西泠印社于16日舉槌,2011年的春拍逐漸接近尾聲。這一年的春拍并不平靜,在較早開拍的幾家公司中,5月19日,齊白石的 山水冊頁 在北京翰海拍出7130萬元,似乎昭示著春拍即將到來的高潮。隨后在5月22日,齊白石的巨幅書畫《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在中國嘉德以4.255億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至今為止2011年的春拍之最。隨后,王蒙《稚川移居圖》在北京保利拍出4.025億元。
然而,6月7日的一篇媒體報道,將四大拍賣公司和拍賣行業推向了風口浪尖。拍賣公司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隨后,中拍協在6月10日召開說明會,向社會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并歡迎各方的監督。
在此之后,春拍的“天價”傳奇依然在繼續,北京九歌推出的北宋《子母猴》、文徵明《瀟湘八景詩畫》都以超過兩億元的價格成交,截止目前,春拍過億的藝術品就達到了15件。
不過,大眾媒體一直保持著對“天價”的質疑,藝術品市場泡沫的擔心未曾退去。
事實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仍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遠沒有達到頂峰。雖然齊白石作品拍賣的最高價達到了4億元以上,可是仍遠不及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作品幾億美元的拍賣價格。要知道畢加索曾經說過,“我不敢去中國,因為中國有齊白石”。
此外,“天價”拍品也不是藝術品市場的主流,只不過“天價”吸引了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忽略了藝術市場中的藝術品總數量,絕大多數的藝術品還都處在合理價格的范圍之內。并且,藝術品仍屬于小眾市場,對民生的影響甚小。雖然現在涌入大量的資金,但是相信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和規范,藝術品市場就能夠在循序漸進中不斷發展。
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沒有成熟,藝術品的價值需要我們不斷去發現。只有藝術品價值得到應有的認可,才能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