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油畫拍賣的歷史不到20年,油畫價格上漲的幅度卻堪稱世界第一。到底是什么在支撐油畫價格的暴漲,對于投資者來說,油畫市場還有沒有投資空間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少數油畫投資者創造了財富神化,但對于大部分跟風炒作者來說,他們并沒有賺到錢,甚至血本無歸。
15年前,趙慶偉就看好油畫市場的商機,毅然從IT行業轉入到油畫買賣,在北京開了一家畫廊,然而現在他卻不再經營油畫生意。因為他十多年前花巨資買的很多油畫作品,當年轟動一時,現在已經賣不出去了。
北京收藏家趙慶偉:“拍賣會上不來,拍賣會進不去,等于你離開主流,退市了。我們把每一個畫家作為股票角度來看,他相當于退市了。退市對于一個投資人來說挺可怕的。”
據業內人士統計,三年前在還在拍賣會上異常火爆的中青年油畫家,現在已經消失了50% ,五年前還在拍賣會上高價成交的油畫作品,現在80%已經退市。目前拍賣會的現狀是,極少數高價油畫價格越來越高,很多低價油畫根本賣不出去。
北京收藏家趙慶偉:“貴的越貴,極貴越買,稍微便宜一點一中就沒人關注,百萬以下幾乎就變成沒行情,四五十萬,什么三五萬沒法成交,這個變成特別怪了。這種行情對于中小的投資非常危險。”
然而,高價成交的油畫也并不是穩賺不賠,因為普通人搞不清哪些高價是人為炒作。我國油畫市場經歷過兩次大跌,第一次是1997年,第二次是2008年,當時油畫市場極度萎縮,認輸想割肉割不掉,因為根本賣不出去。
北大資源管理學院文物系主任李彥君:“江蘇一個機場老板,花了四千五百萬買了一張畫,他忙著用錢四千五百萬買的當代藝術畫,現在兩千萬,甚至五百萬也沒人要。因為炒作的集團很多的時候,在炒作的期間是自我買賣。沒有真正人買。”
業內人士表示,投資油畫對藝術專業鑒賞能力要求很高。同一個油畫家的作品,藝術水平不同價格相差幾十倍上百倍。然而,對于高價成交的的藝術題材,中青年畫家會反復批量生產,市場供給增大后,價格下跌的風險與日俱增。
北大資源管理學院文物系主任李彥君:“特別同一題材的,反復生產的我們稱為說藝術商品,嚴格說重復的不叫藝術。所以這類的東西動輒幾千萬顯然是一個很大的泡沫,也是很危險的信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