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并未注意,直到確定好名字又重新翻起去年買的那本引進版圖書——《假裝的藝術》后,才發現有件事沒想清楚。
該書的作者、文化評論人勞倫斯·懷特德·弗萊本是文化界的方舟子,意圖與假、惡、丑戰斗到底,誰料誤打誤撞,竟因其實用性成了一本“假裝派”行為指南。于是我查閱此書,想尋找一些作者對于如何假裝對藝術很在行的心得,但遍尋不到我頭腦中藝術直指的書畫主題。我承認我并非直奔書名當中的“藝術”二字而去,但想當然地覺得“假裝”,尤其是作者談的假裝高雅繞不開藝術鑒賞這個話題。而作者寧可將音樂話題一分為三也不染指藝術,可見其中的難度。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找錯了書。
“藝術”一詞詞義頗多,最早泛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術技能。后又指通過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而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建筑等。這也是普羅大眾談及這個詞最快能想到的。但《假裝的藝術》書名顯然不是這兩層意思。除此之外,“藝術”還可以比喻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或形容形象獨特優美,內容豐富多彩。最后一種做形容詞用,這樣一來,很明顯第三個切中該書題目。簡單說,就跟我們平常的“這個人說話很有技術”的意思差不多,實際上這本書講的就是如何在交談中假裝高人一等。
不得不說,對于“藝術”一詞的解釋也很藝術,以至于我在將“假”“裝”二字由組成一個動詞的兩個語素偷換成兩個各具意義的漢字后,就掉進藝術的坑里了。
恕我直言,“藝術”這個詞后兩層的意思本身很假、很裝,而且還相輔相成。
比如,我們既可以說這個人很有管理的藝術,同時我們又可以換一種結構表述說這個人做事藝術極了,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它的有趣之處在于,以我們平常的使用來看,前者恰恰是在立牌坊,而后者在別人眼里有時不免被視為作失足婦女狀。當被別人以后者稱贊時,相信大家都不會很受用,因為這是明褒暗貶,說你為人聰明到虛偽,但大家都是喜歡真、善、美的。
藝術必然是真善美。古今中外大家都這么想。可惜,真善美總是只為一小部分人所擁有和欣賞,其他人就是寶哥哥說的“泥巴做的男人”一樣污穢三俗。它高深到莫測,讓你很想說上那么幾句,又無處下嘴或者開口就輸。即使像木心也曾以面對藝術品時的狀態將藝術的觀者分為兩種,認知領略前處于呆愕狀態中的為智者,一點呆愕也沒有、反應極其機敏的是輕視智者的愚者。誠然,他諷刺的是那些儼然已入行的有識分子,而非連藝術之門都無處尋找的大老粗。但即使如此,還是再次令我們倍感費勁。
就像這樣,藝術成為眾人之癢。
撓不得,又逐漸成為眾人之恨。
因愛生恨的人們紛紛轉為語言上的地下工作者,盡管占不到話語權的至高點,至少我還可以說飄在云端的你裝得跟真的似的,而像現在這樣造假叢生,可說的就更多了,塊塊板磚拋向造假的藝術家、專家、收藏家、投資者們。于是不由得想,那些由藝術一體上衍生出來的假、惡、丑之意可能也就是這樣過來的吧。
有些業內人士說我只談藝術不談錢,我想這純屬誤會,大家不只討厭錢也討厭藝術,但說到底大家討厭的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看起來很像假裝的那種態度,討厭的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方式。所以,以后如果有人用藝術一詞夸你,建議當心,因為那可能是在說你是莊家的老十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