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文人情懷,體悟生活雅趣
七月初放,我們奉上西泠春拍,與藏家好友們,一同懷著文人之心,在庭園一隅,或對石懷古,或小酌對飲,或焚香鼓琴,或寄情古畫,一起尋找逝去的點點遺跡,探尋文化的風骨與神韻,感受季節的風物詩。此次春拍已于7月2日至3日在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二樓大宴會廳巡展,7月13日至15日在杭州浙江世貿中心展覽廳預展,7月16日至19日在杭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三樓世貿廳舉槌。屆時將推出西泠拍賣第八個具有國內首創意義的“中國首屆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進一步融藝術收藏于生活,體現文人雅趣。此外還將呈現“上海世博會321個場館全套999金印整體專拍”、“西泠印社首屆雞血石專場”、“西泠印社首屆中國歷代古琴專場”等新專場的佳作,同時也涵蓋了中國書畫(古代及近現代)、古籍善本、印章硯臺、古玩雜件、中國現當代油畫雕塑、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中國陳年名酒等領域的精品,傳遞文人情懷,體悟生活雅趣。

吳昌碩銘、沈石友藏填海補天銘端硯
銘文:超乎規矩。渾渾噩噩。補天填海不用若。云蒸霞起成著作。戊申八月石友屬。俊卿。 印文:缶主人
出版:《沈氏硯林》P76—77,民國時期出版。
13.9×6.5×2.1cm
庭園作為一種建筑藝術形式存在,有近三千年的歷史脈絡,由模仿自然山水向寄情文人山水的發展過程中,自宋代步入新的美學境界,到明、清進一步成熟,發展至今,已成為文人生活極為重要的一處所在,體現了文人容納萬有的胸懷。歷代名家繪畫尤其是明清繪畫中常見描述庭園文人雅集的題材,園中賞玩,集置石、疊山、理水、蒔花之實境和詩詞、書畫、琴茶、文玩之雅態為一體,這樣的庭園,既是生活的,又是藝術的。繼“中國首屆歷代名硯專場”、“首屆當代中國雕塑專場”、“中國首屆歷代供石專場”、“中國首屆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專場”、“首屆中國明清毛筆專場”、“中國首屆18-20世紀東方手工古董毯專場”、“中國首屆漫畫作品專場”等具有中國首創意義的專場之后,2011年西泠印社春季拍賣會推出“中國首屆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共呈現98件拍品,涵蓋了宋、元、明、清歷代庭園石雕佳構,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為主體,亦匯聚了石獅、蓆鎮、賞石等石藝術作品,在“疊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從實用性的角度,以“中國庭園中的石雕文化”這一載體表達“生活的藝術”,去體味一種文明,一種歷史,一種新意。

元·漢白玉石獅門墩一對
68×46×135cm

清·漢白玉皇家獸耳海波紋石盆
太湖石立峰
石盆44×36×15cm
賞石 43×22×17cm
總高 51cm
說明:_論石峰有三面入畫即為佳品,此件皇家賞石連盆的太湖石立峰連貫通透,石表凹凸,孔竅渦洞均衡,可謂“玲瓏剔透求神似,妙在觀者遐想中。”漢白玉石盆也獨具特色,盆兩側均有獸頭裝飾,盆身則雕刻有西洋風的海波紋,極具皇家氣派。

上海世博會321個場館999金印大全
每方重100g 共計重32.1公斤
3*2.8*3.8cm*321
“高風振千古、印學話西泠。”今春西泠拍賣共有“上海世博會321個場館全套999金印整體專拍”、“西泠印社首屆雞血石專場”及“近現代名家篆刻”三個專場,堪稱一場金石篆刻的盛宴。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等晚清至民國篆刻大家悉數在列,可謂名家薈萃。佳石映輝,有田黃絕品、上品芙蓉,更有“印石皇后”雞血石,其余印材皆名品迭出,豐富多彩,蔚為大觀。其中,321方上海世博場館大全印章,全部采用千足金手工打造,使用黃金總量32.1公斤,以世博場館為印面題材,一印一館,匠心獨運地記錄并再現世博恢弘場景,將黃金恒久不變的高貴品質和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印章藝術相融合,集名家創意與創作為一體,值得珍藏。

巴林雞血石血王擺件
21.8×10.7×18.3cm 4.8kg

田黃石印章一組
其中有童大年刻田黃石俞鳳韶自用印三方,林清卿雕田黃石荷塘宿鷺薄意扁方章(140g),林文舉雕田黃石東山報捷薄意擺件(1054g)等。
田黃石無脈可尋,幾無再生,采掘極為艱難,向來得皇家貴胄之喜好。現今,因其價值不菲更為世人爭相寶之,在市場上屢創新高。今次西泠春拍又征集到多方田黃石章,每一方都是包漿瑩潤流麗,氣脈高古,雍容華貴,均為不可多得之石中逸品,殊為難得。

趙孟頫(1254~1322) 滾塵馬圖卷
設色紙本 手卷
著錄:1.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石渠寶笈續編》卷五P1960。
2.《清高宗御制詩》三集卷七《題趙孟頫畫馬》。
說明:存清宮裝裱。引首為金粟山藏經紙。配有翡翠軸片。
引首:22.6×54.5cm 畫心25.5×38cm

懷 素(725~785) 草書 千字文(宋摹本)
絹本 冊頁(四十五開選四十二開)
著錄:1.《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石渠寶笈初編》卷二P833。
2.《歷代著錄法書目》P432,朱家溍主編,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出版:《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古代書畫展覽圖錄》P4(選八開),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電視臺主辦。
展覽: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古代書畫展覽,北京國際會展中心, 2010年10月22日——10月25日。
說明:明袁忠徹、清內府及愛新覺羅·載銓舊藏
30×14cm×45

文徵明(1470~1559) 郊原春風圖
設色紙本 立軸
說明:吳湖帆題跋。
55×28cm
![]()
謝時臣(1487~1567后) 金閶佳麗圖
設色絹本 手卷
著錄:1.《吳湖帆文稿》P51,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吳湖帆《佞宋詞痕》卷一。
3.《遐庵小品》第三輯,北京出版社,1998年。
4.《海上收藏世家》P113,上海書店出版社。
刊載:1.《美術報》2004年7月17日第24版,《吳湖帆題跋》
2.《大公報》2004年四月二十七日,D3版。
3.《中國典藏》2005年1月第3期P72~80,中國典藏雜志社。
說明:王穉登、吳云、葉恭綽、.吳湖帆題跋。
引首:28.5×116cm 畫心:30×285cm 跋文:28.5×110cm 30.5×40cm

陳洪綬(1598~1652) 蘇武李陵圖
設色絹本 立軸1632年作
出版:《青島市博物館藏畫集》第三十六圖,文物出版社,1991年。說明:1.清金石學家陳介祺題跋、題簽,于燕受舊藏。
2.據陳介祺邊跋所云上款櫟園為周亮工,后為好事者涂去。 123.5 cm×54cm

陳洪綬(1598~1652) 寒梅小鳥圖
水墨綾本 立軸
說明:1.原上海市委書記王一平舊藏,由其家屬提供。
2.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沈劍知題簽。
3.配象牙軸頭。
54×29cm

陳洪綬(1598~1652) 公孫軒轅開剪圖
設色絹本 立軸
說明:任伯年舊藏,吳昌碩、俞樾、任薰、何維樸等六家題跋。
112×47cm
古代書畫歷來為西泠之重,今年春拍既有著錄于《石渠寶笈》中的精品,如趙孟頫《滾塵馬圖卷》、懷素(款)的《草書千字文》等,亦有吳門畫派代表人物的佳作,如文征明《郊原春風圖》、謝時臣的《金閶佳麗圖卷》等,折射出當時蘇州地區眾文人喜好雅集交游的盛況。此次西泠拍賣一并征集得三件陳洪綬的重要作品,且多數素昧露面,可謂是古畫拍賣中的難得之事。除了《蘇武李陵圖》和《寒梅小鳥圖》之外,《公孫軒轅開剪圖軸》取意高古,人物線條流暢,是陳老蓮的典型風格。此畫曾經是海派畫家任伯年的舊藏,裱邊除了任伯年題有罕見的漆書,盡是任伯年交往圈中的名士為其所題:任熏、吳昌碩、俞樾、何維樸等等。在整個藝術史的視野之中,王鐸的書風無疑更能代表晚明書法的極高成就。西泠拍賣也是與王鐸幾番有緣,2007年的西泠春拍,正是一件王鐸的《草書詩卷》創造了當時明代書法的最高價。此次西泠拍賣又將著重推出一件王鐸的重要作品《行書自作詩》,這是現今市場中綜合書藝、尺幅、年份、內容等各個方面均可兼得的珍品。八大山人、石濤、髡殘、漸江四位清初高僧可謂是明清畫史中極具個性的一朵奇葩,因此,他們的畫作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近年來藏界的寵兒。去年西泠秋拍中八大山人的《竹石鴛鴦圖》以1.187億元成交,至今保持著南方藝術品市場的標王地位。確實,流通中可靠的四僧畫作稀少,而四僧之間又數髡殘之作最為罕見,此次石谿(髡殘)的《秋山晴嵐圖》是西泠古畫中最值得力推的作品之一,這應當也是近十幾年藝術市場中最惹人矚目的髡殘畫作。此畫作于康熙元年1662年,是51歲的髡殘花了四年時間精心思維的杰構。

石 谿(1612~1693) 秋山晴嵐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662年作
說明:1.清乾隆時收藏家陸時化之子陸愚卿、清末陳寶琛、韓斗文舊藏。
2.馬一浮、張宗祥、鐘毓龍、高時豐、龐國鈞、瞿宣穎、吳諫齋題跋。
3.龐國鈞題簽。186.5×40.5cm

王 鐸(1592~1652) 行書 自作詩
綾本 鏡片
1645年作
248.5×50cm
任伯年與他的師友圈幾乎可以作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開端,他們既造就了海派繪畫,也為中國人物畫、花鳥畫塑造了新的分水嶺。今年春拍推出的《華祝三多圖》不僅是任伯年已知的單件最大尺幅、最具代表性風格的作品,也是在畫史的各個方面都可以作為最高成就的巨制。從題材上來說,《華》圖是為上海富商方仁高七十大壽所作,“三多”即指多福、多壽、多子,眾人常常以壽桃或者其他清供圖代替繪之,而任伯年卻選用古代典故,把壽星比作古代的帝王堯,這不僅是十九世紀海派文化的產物,更說明了任伯年的繪畫天才如何在海派的商業環境中游刃有余。一件偉大的作品總少不了好的來源與引用,《華祝三多圖》曾是上海大收藏家錢鏡塘的收藏,也是錢家兩千多件任伯年畫作中最為出彩的一件。此作自1947年即在上海美術館籌備處展覽出版,后又歸原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李宇超所有,期間出版著錄不計其數,并曾在2005年創造出中國書畫拍賣的最高成交記錄,因此,大凡講述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也好,談及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也好,都恐怕繞不開這件任伯年的皇皇巨作《華祝三多圖》。此外,在近現代書畫版塊中,也囊括了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林風眠、潘天壽等諸多名家之作,并將推出全新的嶺南畫派·四大家專場,集中展現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四位現當代嶺南畫派領袖人物的畫藝。

任伯年(1840~1895) 華祝三多圖
設色絹本 鏡片
款識:華祝三多圖。仰喬先生、封翁大人開八榮慶。伯年任頤寫。
鈐印:任頤印(白) 任伯年(白)
鑒藏印:數青草堂珍藏(朱) 錢鏡塘鑒定任伯年真跡之印(朱) 倚琴樓藏(白) 盧爾德卿
之子張振宇珍藏(朱) 水天一色(朱)
出版:1.《中國近百年名畫集》第3圖,上海美術館籌備處編,上海安定珂羅版社1947年影印。
2.《朵云》第4集P184,上海書畫出版社,1982年11月。
3.《任伯年—中國名家繪畫》,中國書店。
4.《任伯年全集》第五卷封面、第三卷P34、35,人民美術出版社。
5.《華人收藏——京滬收藏家藏品邀請展圖目》第56圖,上海2010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編。
6.《2006年古董拍賣年鑒•書畫》上冊封面,湖南美術出版社。
7.《中貿圣佳(十周年)2005春拍中國書畫精品展覽圖錄》封面。
8.《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古代書畫展覽圖錄》P195,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電視臺主辦。
著錄:1.《任伯年年譜》P49、P134,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
2.《名家翰墨—任伯年人物畫特集》第(28)期P50、P72,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展覽: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古代書畫展覽,展覽日期:2010年10月22日——10月25日,北京國際會展中心。
說明:海上著名收藏大家錢鏡塘先生舊藏、原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李宇超舊藏。 清方仰喬上款。 212.5×106.5cm
唐朝詩人劉長卿有云: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此意境仿佛置身在泛音清美,聲色俱佳的古琴聲中,巍巍如臨、撫一曲流水,品一壺茶香,洋洋清心,在幽雅庭園的襯托下,賞品玩味,感物致情。流傳于世的歷代古琴中,不少名家舊藏皆是值得珍藏的古董文物,此次“西泠印社首屆中國歷代古琴專場”就匯集了歷代制琴名家的佳構,包括楊宗稷舊藏“松風”琴、査阜西贈張充和宋琴“寒泉(響泉)”、明·潞王中和琴等。

楊宗稷舊藏松風琴
琴名:松風。
刻銘:“忽乎青蘋之末而生有極,于怒號萬竅而實無。失其蕩枝盤葉,霎而勝其枯。風鳴松耶,松鳴風耶。山谷銘。東坡書。”
池內右刻:“明崇禎丙子古吳張睿修重修。”左刻:“九嶷山人再斫。”
龍池左右有楊宗稷的銘文:“松風庚戌春得于廠肆,中題明崇禎丙子古吳張睿修重修,修有金石聲。因集東坡松風字名之。后得山谷松風銘,暇時復集坡公書題于池上。良材妙墨天然巧合,非作偽也。壬子祀灶日。九嶷山人楊宗稷識于宣南后二十四琴齋。”
“典藏普洱茶及茶具專場”中羅列自明時至當代的諸款美品,其豐富程度為近年來所少有。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紫砂茶具專題將承清代合作之風,重點推出若干跨界合作之精品。其中尤以陸儼少繪提供畫稿、毛國強制并刻繪的“杜甫詩意花鳥六壺”最為寶貴。名家收藏與展覽作品是另一亮點,章以謙藏顧景舟制“合歡壺”可謂精美絕倫。也有收藏級的鐵壺,比如一件初代龜文堂波多野正平之上品——獸口雙螭龍棗型鐵壺,端莊高雅,透著貴族生活之風。

茶一組
茶品包括楊晉記茶行的烏龍茶,福州馬玉記茶行的白茶、華記茶行參展茶、厚生祥茶行的札茶和小種紅茶。其中馬玉記的白茶榮獲當年巴拿馬萬國會的金牌獎章,寧州茶榮獲大獎章。

陸儼少繪毛國強制并刻繪 杜甫詩意花鳥六壺

獸口壺嘴雙螭龍提把棗形鐵壺
堂號:龜文堂名人初代波多野正平作
年代:距今約170年
高度:20cm
附作者落款原箱
出版:鐵壺之最,第54-55頁,2008年臺灣出版
文人生活雅趣可謂本屆西泠春拍的主題,文房雅玩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除了之前提到的西泠首屆中國歷代古琴專場之外,還包括了集竹木牙角、玉器珍品于一堂的古玩雜件專場以及山遷草堂藏文房古玩專場。此外,中國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以中國現代美術的歷史承續為主線,尋求自身獨立思想與品格,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以精細的雕工傳達嶄新的藝術理念,中國陳年名酒專場以佳釀梳理中國酒文化……無一不體現了西泠拍賣將文化、藝術與生活融合的理念與風格。

明清犀角杯一組

清早期·楊玉璇制壽山石雕羅漢像
款識:玉璇
說明:此像由壽山石雕制而成,色彩明艷亮麗,質地油凝潤澤,具有脂玉感,包漿醇厚,材質厚實。背面刻陰文“玉璇”款,說明為清初雕刻大師楊玉璇作品。此羅漢圓雕而成,微昂首,內著交領衣,外披袈裟,右手持一串念珠,左手撫于膝蓋上,雙腿結跏趺坐于編織而成的蒲團座上,法相妙然。面部圓潤,眼睛瞇縫呈弧形,嘴巴緊合,臉部肌肉松弛,笑容可掬;大耳肥碩,禿額短髯,眉毛清晰可辨,神態閑適。袈裟邊緣用纖細線條刻畫出連續的纏枝牡丹紋,環繞相續,疏密有致,協調柔和,精美細致。
參考:王殿英,《楊玉璇及其壽山石雕》,《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1期。
作者簡介:楊璇,字玉璇,又名玉璣,福建省漳浦人,明末清初著名玉石雕刻大師。擅長雕刻人物,尤以羅漢、觀音最佳,被譽為絕技,曾于康熙時期供奉內廷。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高兆的《觀石錄》,清初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毛奇齡的《后觀石錄》都對楊玉璇的石雕作品給予高度的評價。
高:7cm 重:1001g

青史香塵
作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吳德升
材質:新疆和田籽料
規格:貂蟬 145×58×35mm 248g 昭君 146×55×31mm 278g 西施 136×50×38mm 237g 玉環 135×56×38mm 326g
獲獎:2007年中國玉石雕刻“天工獎” 金獎
出版:《2007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典藏集》p10 地質出版社 2008
說明:海上玉雕“羅漢三杰”之一的吳德升以人對象見長,通過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手法,利用弧線、曲面來表達女性的柔美、嫵媚,幾乎已經成為他仕女題材典型風格的標識。他女性題材的作品均以優美的構圖、準確的造型、流暢的線條體現出東方仕女嫻靜優雅的氣質與特有的美、給人留下新穎美妙、意味深長的感受。《青史香塵》擺件,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題,拜月貂蟬清純中之堅毅、出塞昭君柔弱中之英氣、醉酒貴妃慵懶中之風韻、浣紗西施羞澀中之秀美,皆以對體態的描繪而表露無遺。自古寫形易而傳神難,大師能傳古人之神,千載之下,得睹佳人風姿,似有暗香一縷,透過歲月之簾,悠然而至,自是技與藝皆已臻化境。盛名之下,果無虛士。

劉煒(b.1965) NO SMOKING—風景
布面 油畫
1998年作
展覽:“劉煒‘花兒’冊頁/紙上作品展”,Urs Meile畫廊,盧塞恩,瑞士,2004年。
130×150cm

1959年2月3日產土陶瓶茅臺酒數量:3瓶
度數:約54%
容量:540ml
生產日期:1959年2月3日
西泠印社2011春季拍賣會
上海巡展
2011年7月2-3日 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二樓大宴會廳-上海市華山路250號
杭州預展
2011年7月13-15日 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杭州拍賣
2011年7月16-19日 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三樓世貿廳-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