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收藏家,藏品的多少,價值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要看他是否具備獨特的收藏思想和明確的收藏目標。是否獨具慧眼,能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能將收來的珍珠串成項鏈那才是高手。要學會多側面地估量作品的價值,必須有獨到的求異思維及眼光。不以人熱,不以人冷,人棄我取,人薄我厚,這就能先人一籌。
特色就是價值
“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橘一筐”。要收就收精品力作,寧缺勿濫,應酬之作一概不收,免得占用資金。哪些是精品力作呢?全國美展中的獲獎、入展、入選作品;聯展、個展中的扛鼎之作、成名之作;創作鼎盛期作品;美術書畫報刊上得到學術界、評論家普遍通認可的作品。
何謂特色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強烈時代特色的作品;反映歷史轉折時期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運用新技法,開宗立派者的代表作。當收藏形成一定規模后可搞展覽、出專輯,那時你自然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
具體收藏過程中還要講究策略。遇到好畫,價位高得讓你傾家蕩產,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留的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一物有主,可遇不可求。有時碰到價廉物美的好字畫,盡管不在自己的收藏目標內,不妨收下來。日后再與他們調劑,靈活變動一下也是策略。
另一種收藏也頗有特色。凡收必有所專——或專收工筆花鳥,潑墨山水、寫意人物?;驅J丈让?、對聯。從同類題材中體味多家作品的不同風格,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這種收藏可能費點神,由于品類齊全,百家齊放,易收易放,可在循環、交換過程中實現收益。
還有一種叫“品牌”特色。多數書畫家均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如齊白石的草蟲,李可染的山水,潘天壽的花鳥,蔣兆和的人物,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等。這些名家都有自己叫得響的“品牌”,他們的精品力作,在美術史上均有其獨特的位置和影響。此類作品,雖然多數為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但仍有遺珠可覓。重要的是藏者應當悟出個中道理,由此舉一反三,出現并收藏那些即將成為名家的風格獨標的作品.
頭腦冷靜收益大
藏界的風氣時常變幻莫測,一昧跟風走往往要吃虧。古代的賣不過現代的,過時的賣不過健在的,這類情況下炒作的水分太大。拍賣場上,有畫家本人進場舉牌,有托親朋好友做托兒,畫價抬到上百萬,稅務官上門收稅,畫家卻說壓根就沒有拿到那么多錢。一般而言,畫家過世后畫價肯定要上漲,現在邪門了,畫家一去世反跌不漲。由此可以看出,收購當代健在書畫家的作品,頭腦更應冷靜,不可盲目跟進,不妨多看少買,以不變應萬變。
冷門作品放異彩
字畫收藏有時很怪,有些過去一直不被看好的東西,現今卻能賣出好價錢。曾國藩、李鴻章、蔣介石這些歷史上甚至被人唾罵的人物,其書法作品卻價格不菲。按常理來說,書品、畫品跟人品走。但市場不認這個理兒。當今書畫收藏總趨勢是“惟名是圖”。只要是名人字畫就有收藏價值,管他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文革”罪人的字價格超過建國功臣的字已不足為怪。
所以,有志于這方面的收藏者,不妨建一本“名人譜”或“準名人譜”。無論哪行哪業,只要他的字畫工地較為扎實,就不愁無利可圖。舉這類例子,并不是慫恿大家去專收反面人物的字畫。本意是提醒藏友,不要一味地趕熱潮,要善于尋找別人不易發覺的冷門作品。比如大學者若是善書者,其作品后市強勁則不容置疑的。這類作品價位不高,收集也易。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一旦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某類作品時,自然價格會瞬間猛漲。明者遠見于未萌。不妨趁別人尚未注意時,多吸納一些具有升值潛力的作品。文化名人的字畫雖然不如專業書畫家那么專業,但其在文化史上的含金量卻是一般書畫家難以比肩的。歷史證明,古代流傳至今的書法大家絕大多數為名官碩儒,而繪畫則以專職畫家為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