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海南省文聯、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海南省美術家協會、海南省書畫院共同承辦的“如何打造海南畫派座談會”,在海南省文聯展覽大廳舉行。來自全省的知名畫家、評論家以及旅瓊藝術家30多人參加座談。
畫派,從概念上來說,是指由獨特的繪畫藝術理念形成“獨特美的符號”的繪畫形式。自古到今,中國的繪畫藝術領域里先后產生了諸如吳派、松江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等眾多藝術流派。在重視文化藝術發展的今天,部分以地域為特征的畫派也就被當地政府作為地方性文化藝術符號而標榜。
有著椰風海韻黎、苗民族特色的海南島,近年來不斷吸引著眾多國內外的畫家前來揮毫,海南本土的美術家們也在不斷努力,在國內外各種美術展覽中獲得榮譽。但是,由于基礎薄弱,海南的美術水平在國內并不居前,尚未有作為地方文化藝術符號的代表資格。如何塑造海南美術界整體形象,發揮海南美術家群體優勢,建設一支有影響力的美術隊伍,打造一個有特色的海南畫派。6月28日,省文聯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了一次“如何打造海南畫派”座談會,劉貴賓、謝耀庭、王家儒等30多名知名畫家、評論家、學者在會上就此論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打造海南知名文化品牌各抒己見。
畫派是否可以被打造
畫派是后人對前人的一種總結,中國美術史上的畫派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提“打造”二字,是不是違背了這一規律?
省文聯主席朱寒松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建設國際旅游島離不開獨具魅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積極把握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發展機遇,打造獨特魅力文化,對海南在建設國際旅游島中競爭力、影響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以美術界為代表的我省藝術工作者把描繪、刻畫、謳歌、表現南國地域風格作為新時期藝術運動的突破,探索出了新的路子,積累了重要的經驗,很好地豐富了海南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引起了全國藝壇的關注。海南初步具備了形成畫派的基礎,打造海南畫派就是培育和扶持一個優秀的地方文化品牌。
打造畫派,在國內美術界是有先例的。200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提出打造“漓江畫派”,以“漓江畫派”為旗幟,整合廣西分散的美術力量,把廣西美術的影響做大,做成知名藝術品牌。不久,廣西漓江畫派促進會成立了。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攜手,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畫派,這一極富創意的做法開創了國內先河。此后不久,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把“培育和扶持漓江畫派等優秀文化品牌”作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要內容。在有關部門的組織領導下,廣西的藝術工作者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展覽、創作和研討等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7年底,“漓江畫派作品大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在“漓江畫派”旗幟下,廣西畫家第一次以整體形象亮相中國美術的最高殿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同志在觀看畫展時寄語:“漓江畫派此次亮相京城,舉辦作品大展,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要把它培育和扶持成為廣西文化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的響亮品牌。”
海南青年畫家王銳說,廣西打造“漓江畫派”這一地區美術品牌現象給海南美術界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隨著海南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已經到了把地區美術品牌推向前臺的時候了。品牌的形成是需要時間,需要積淀,需要累積漸進,但是,對于品牌的形成和打造,我們必須主動去實施。現階段是海南文化藝術發展的大好時期,把握得好,就能夠加速品牌的形成,把握不好,我們就會被歷史的車輪遠遠地扔在后面。
海南畫派是具有特色地域風格的畫派
2010年,在北京美術家協會和海南省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2010北京·海南當代水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研討會上,著名畫家、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秘書長陳堅曾經說過,海南獨特的自然資源,內陸是沒有的,有些內陸的畫家就喜歡跑來海南十天半月,吸收養料,再回去畫畫。海南保持新鮮和相對完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奇觀,是海南畫家的優勢,海南畫家生活在這里,更應該珍惜和重視自己腳下的藝術養料,創作方向明確了,文化內涵豐富了,就有可能創作出具有海南地域風格的畫作來,將來產生海南畫派不是不可能。
陳堅的看法是許多以海南為題材的畫家的共識。海南畫家鄧子芳就認為,要從追求地域特色中呼喚海南畫派。鄧子芳說,藝術的局限性就是藝術的特性。海南的藝術家要清楚地認知海南特定的人文、自然環境,還有經濟條件和畫壇實力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特點,要會梳理和分析海南不同于中原地區乃至世界的差異性中自身的個性特色,從傳承和創新中探求和打造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它是海南地域和藝術家群體中獨特的藝術樣式,也是海南畫派應追求的目標。
近些年來,隨著海南幾代藝術家的努力,加之旅居海南的著名藝術家如劉貴賓、陳顯棟、王昌楷、李涵、劉運良、裘緝木、景維新等人的不斷“登陸”,藝術家與文化人結合的各種沙龍不斷舉行,打造具有海南地域繪畫風格的品牌觀念已深入人心,許多中青年的藝術家自覺地投身到其中,為發展具有海南地域風格的繪畫藝術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王銳認為,打造海南的美術品牌必須強調地域特色。他說,有一些海南美術家對地域美術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地域美術就是民族風情或是風俗畫,使得地域美術在海南缺乏有深度的學術研究與探索。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李少君說,地域性是指一個地區的文化,一個地區的民族長時間以來積淀形成的精神與品格,也是一個地區的精、氣、神。把這種內涵體現在畫面上,從而創造出充滿濃厚感情內蘊而又符合中國人審美情趣的地域繪畫風格作品,使地域性繪畫突破題材的表面層次,從而傳達出作品蘊含的地域文化精神內涵,創造富有海南地域文化精神及強烈個人風格的繪畫作品,這是當前海南藝術家們需要深思和實踐的課題。
多方入手打造“海南畫派”品牌
座談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和美術家還分別從藝術平臺搭建、藝術人才培養、文化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暢談了各自的建議和看法。
油畫家劉貴賓提出,要打造海南畫派,形成獨特的藝術內涵,首先要從理論上進行立論、推廣和總結。一個藝術流派的形成,需要權威的理論家去歸納,去升華,形成畫派的理論。目前,海南美術界有作品、有隊伍、有基礎、有實力,亟待從理論上去認識、包裝和宣傳。海南的美術評論家要積極撰寫有關海南畫派的理論文章,海南的新聞媒體應該積極宣傳報道和刊發“海南畫派”理論文章,為打造畫派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理論氛圍。
老畫家謝耀庭認為,一個畫派中,必須要有一個自然形成的領軍人物,其作品要在全國的美術界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許多近現代的藝術大師都曾以海南的自然資源,創作了許多精品佳作,如關山月、黎雄才、吳冠中等。海南也曾產生過影響中國近代美術史的大家,如符羅飛、葉云、盧鴻基等,還有在中國美術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湯集祥、林敏豪、杜鴻年等人。近幾十年來,海南本土畫家從無到有,到進入全國美展并獲得各種獎項,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謝耀庭說,目前海南還未有夠資格成為扛旗領軍人物的畫家,海南需要打造自己的“明星”畫家。
油畫家劉運良認為,畫家自身也必須對海南有發自骨子里的熱愛,只有在熱愛中創作才能發現海南的美。海南的畫家要堅持創作,用作品說話,以精品說話,以精品顯示實力,以鮮明的風格樹立畫派的形象。只有堅持創作,才能發現與普通人不一樣獨特的美,海南畫派的風格也才會逐步形成。
劉貴賓還提出,畫派的形成、領軍畫家的培養,與地方的支持密不可分。地方領導要重視美術事業的發展,政府要有投入,對于海南文化的建設要提到議程上而不是口頭上的一般號召,要為畫家的創作提供一定的條件。
據了解,今年海南省文聯將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舉辦國際旅游論壇世界華人書畫藝術論壇暨名家書畫展、國際名家書法展中外名畫家走進尖峰嶺、海南國際旅游論壇中國美術發展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為打造海南文化藝術品牌做充分的準備和推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