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通州宋莊舉辦名為“敏感地帶”的藝術大賞,57歲的藝術工作者成力在作品《藝術賣比》中和他的女搭檔光天化日之下展示性愛行為,結果被警方處以勞動教養一年。
成力惹的禍也讓幾年前打著藝術旗號一脫成名的“蘇非舒”躋身本月搜狗輸入法新詞之列。2006年,詩人蘇非舒在北京第三極書店參加所謂的“保衛詩歌”朗誦會時,從外到里一件件脫衣服,最后全裸讀詩,結果被警方處以10天的拘留處罰。走出拘留所,蘇非舒仍不忘強調自己裸體讀詩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現在的人們賦予詩歌許多意義,而我們倡導詩歌的語言要直接,衣服在這里代表了眾多的枷鎖,我們要去掉這些枷鎖。”
處罰是否過于嚴苛各有說辭,如是情形終究看得人哭笑不得。到底是藝術在新時代的另類表達還是以藝術之名玷污藝術?
藝術是筐,裝什么都成?
連日來,“成力事件”成為微博熱議話題。有人為主人公打抱不平:“此次成力是想通過作品《藝術賣比》來諷刺當代藝術圈里藝術被過度商業化的文化現實。”也有人發了話:“雖本意如此,但這種藝術本身又何來嚴肅?”且不論這件作品的思想性,至少大多數網友對成力的行為表示“荒唐”、“難以接受”。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藝術家也不再與專業訓練有關。當代藝術打破了藝術的邊界,沒有門檻,人人可參與,但也因此有了打著藝術的幌子“亂來”的理由。似乎只要你做了一件別人未曾做過的事,賦予它某種意思,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稱其為“藝術”。
去年,藝術家趙半狄以熊貓為創作主題發起的“用我們的創造力換一座孤老院”活動引起過不小的轟動。在鄭州市花園口黃河灘地上,27名小男孩畫上黑眼圈象征27只國寶大熊貓脫衣裸奔,活動現場有位年齡偏小的孩子滑倒在水里,磕破了的后腦勺鮮血直流。小學生用熊貓糞便制成一座維納斯雕像,賣出30萬元,展品簡介上寫著:“熊貓大便據說是最香的動物大便。這個用熊貓大便做成的最奇異的雕塑,是不是最奇美的維納斯?”這是孩子們在比拼創造力,還是大人們在烹制噱頭?
一位藝術愛好者猶記2008年亮相紐約某拍賣會上的中國藝術品《乞丐》:一位中國人模樣的乞丐在地上爬,前方是拎著手袋的外國貴婦領著小花狗。“連紐約當地的畫廊業主和一些評論者都對此件作品感到震驚,并以十分難受而驚訝的眼光望著我并發問:我們的某些藝術家怎么了?”
裝得多了,也需要“打假”
藝術北京2011當代藝博會近日開幕時,爆棚場面從微博上網友發布的即時播報便可略知一二。幾乎同期在北京舉行的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索性走起娛樂路線,拉來藝人陳冠希助陣,讓他首次以“藝術家”身份在內地展示作品。開幕當晚,陳冠希這道“主菜”一亮,果然場館內擁擠,展品反倒成了配角。
“這年頭不少藝術家都卷入‘做明星’、‘趕場子’和大量生產藝術的狀態中去了,幾乎沒有人靜下心來思考藝術。藝術環境有浮躁之狀。”藝術評論家朱其指出。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創造力正在滑坡。“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很難界定,但是否具有創造力還是有評判標準的,比如創作語言、形式有沒有在藝術史上出現過,作品有沒有承載一定的人文精神??上铱吹浇陙聿簧偎囆g家玩來玩去還是十多年前的那一套,不是以搞怪博出位就是商業化傾向嚴重,作品本身缺少打動人心的力量,更不要說對時代文化的建構作用了。”
“一些藝術家跳過畫廊直接賣畫,還有一些批評家拿了紅包盡說好話,如今中國的藝術市場結構在某些方面有點混亂。人們看到的某些所謂的藝術,都是自貼標簽,毫無藝術性可言,根本就是偽藝術,甚至會混淆視聽,把真正的藝術也拖下水。”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直言。在他看來,盡管當代藝術的視野是開放的,創作時可以取材自大眾,其傳播模式如“互動”、“角色互換”也已經大眾化,但藝術與公眾的關系并沒有因此發生顛覆性的改變。藝術依然是嚴肅的東西,能夠予人一定的思考。“當代藝術也需要‘打假’,虛張聲勢的‘亂來’怎能被誤認為有真正的美學內涵呢?”
“藝術走近大眾沒什么不好,不過藝術家因此放棄對作品美學上的追求,甚至讓藝術幾千年來愉悅人的功能朝反向發展就值得反思了。無論社會怎么開放怎么自由,藝術也該有道德底線、法制底線!”一位策展人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