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邦樂
王翚《仿倪高士師子林圖》效法倪瓚簡澹畫風,同時具有王翚與惲壽平往還切磋、相互影響的風格特質。由于王翚題中未涉紀年,我們雖然從風格上可以推斷是中年時期作品,但難以知悉較為可靠的成畫年份。前輩收藏家根據王翚題跋中述及倪瓚自題《獅子林圖》中論畫語而名之曰“仿倪高士師子林圖”。若造訪過蘇州的獅子林,便會覺得此圖所畫的疏林茆舍與其中頗具代表性的獅形假山并不相類,而傳為倪瓚的《獅子林圖》正是以此假山為描繪對象。如卷后啟功題詩云“昔見獅林本,乃寫因公室”,黃苗子詩云“傳神不寫獅林貌,泉下倪迂定莞然”,均已意識到此畫未直接描繪獅子林假山。因此,此畫的主題與系年尚待進一步的認識。
私人藏品中有一副構圖幾乎與此一樣的畫作,其上王翚題云:“歲在癸丑暮春之初,寫倪迂《西林禪室》。烏目山中人石谷子。” 可知此畫因此被稱為《西林禪室圖》,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王翚時年四十二歲。就此我們可以從中推斷王翚作《仿倪高士師子林圖》約在同一時期,原系仿倪瓚《西林禪室圖》,現在的題名是前人因王翚題款而誤定。此外,對比《仿倪高士師子林圖》與《西林禪室圖》,前者橫向尺幅略長,較之后者左側多出一段溪水坡石之景,構圖顯得更為完整,視域開闊。《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影印有(頁197)倪瓚《西林禪室圖》,其上倪瓚題云:“惟寅征君命寫西林禪室。倪瓚。”則可知倪瓚畫《西林禪室圖》是應好友陳汝秩(?-1385,字惟寅)之請而作,曹知白(1272-1355)亦曾為之作《西林禪室圖》。王翚作品中便有《仿曹知白西林禪室圖》(上海博物館藏),并且文獻中有載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曾以同題之畫贈予惲壽平。將王翚《仿曹知白西林禪室圖》、以上兩幅作品與倪瓚的《西林禪室圖》對比,可以發現王翚三圖中疏林、禪室、石燈、仙鶴、高士等內容均與之有類似之處,經過畫家的合理發揮,斟酌損益,創作了仿倪瓚、曹知白的《西林禪室圖》。王翚贈惲壽平《仿曹知白西林禪室圖》的時間更左證了《仿倪高士師子林圖》成畫時間或在同一時期。
將倪瓚創制的主題再創作自明代以來廣為畫家所采用,早期著名的例子如文征明據倪瓚《江南春》詞意作水墨、設色畫多本,而王翚對倪瓚繪畫的詮釋性創作也蔚為其藝術生涯之大宗。通過對這幅作品及其與倪瓚相關作品淵源的梳理,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王翚在四十多歲時對倪瓚及其同時代畫家的熱切關注,其師法古人而不為古人所牢籠的才性由此正可以想見。

圖說:
王 翚(1632~1717) 師子林圖
水墨紙本 手卷 引首: 32×90.5cm 畫:31. 5×74.5cm 跋文: 31. 5×175cm
出版: 1.《五桂山房藏古書畫題跋選》P132,嶺南美術出版社。
2. 《啟功題跋書畫碑帖選》P56,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3.《五桂山房叢稿》插圖頁,香港集古齋。
說明: 1.清金傳聲,五桂山房主人歐初舊藏。
2. 俞樾題引首,陸恢、吳郁生、關山月、啟功、黃苗子題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