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春拍冷熱不均
昨晚(6月26日),在寧波富邦大酒店舉行的為期兩天共四場“富邦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落下帷幕。本次春拍共拍賣1272件拍品,成交比例為80%,成交總額達1.17億元。雖然備受關注的張大千作品《圣母抱耶穌像》最終以5200萬元成交,為全場最高,但業內預估的“億元傳奇”并沒有上演。從現場看,資本顯然更加熱衷大師級作品,整個春拍會冷熱不均的現象十分明顯。
昨天舉行的名酒拍賣也是冰火兩重天,1958年茅臺拍出80萬元高價,不過代表著西方文化的波斯地毯卻鮮有人問津。
突破 寧波也開始申請特殊號牌
昨日,傅抱石的《深山行旅圖》是上午書畫專場最受關注的作品,然而在開拍之前卻遭遇了小小的意外。由于拍品的重要性,這幅《深山行旅圖》和張大千的《圣母抱耶穌像》在競買前都必須領取保證金為20萬元的特殊號牌,這個規則雖然在開拍前講明,但很多買家并不清楚,為此拍賣進程一度受阻。
不過這個小插曲并沒有影響買家們的熱情,在重新領取了特殊號牌之后,一輪輪競買此起彼伏。10萬元起價的傅抱石作品迅速超越百萬,最終以180萬元落槌。
“在嘉德等一些大型拍賣場,個別優秀拍品需繳納高額保證金、申領特殊號牌競買并不是新聞,但由于寧波首次擁有這么重量級的拍品,也是第一次使用這一規則,因此不少買家沒有預料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嘉德的特殊號牌需繳納的保證金高達100萬元,富邦的只需20萬元,但這還是意味著我們本地拍賣會正在向更高檔次和規模邁進。”
熱捧 《圣母抱耶穌像》拍出5200萬高價
下午,數小時波瀾不驚的等待之后,張大千《圣母抱耶穌像》終于在眾人期盼中登場。雖然在開拍前備受關注,外地買家甚至組團前來觀摩,但競買過程卻顯得非常謹慎,800萬元起拍之后,現場的買家叫價到1500萬元就不再繼續,只余下兩位電話委托席的買家互相競價。
為兩位委托人競買的工作人員分別是一位帥哥和一位美女,兩人輪番舉牌,來自北京的著名拍賣師左安平顯得格外謹慎,一直語速飛快的他在聽到4700萬元的報價時,并沒有立即舉槌,而是反復追問“還有興趣嗎?”最終該拍品以5200萬元落槌,被勢在必得的A07號(由美女代拍)買家收歸囊中。
“因為是電話競買,我們無法立即獲得買家資料,不過可以肯定這是一位國內買家,資金實力非常雄厚。”富邦拍賣公司執行經理李彤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包括張大千作品在內的大師級作品在國內拍賣會中頻現億元天價,而這幅流傳海外、首次在國內出現的張大千真跡卻并沒有邁入億元大關。對此,李彤表示“在意料之內”,“這樣的藏品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大型拍賣會上,肯定遠不止這個價格,但在寧波這樣的地方拍賣會,拍出這樣的價格已經是重大的突破了。”
行情 近現代名家作品見漲
除了《深山行旅圖》,西北名家王西京的作品《畫家徐悲鴻肖像》也邁入百萬級行列,以130萬元的價格被一位電話委托買家拍得。兩位被藏友看重的近現代名家——西北著名畫家王西京、劉文西在本次拍賣會上也成了“熱門人物”,他們的幾件作品多拍出幾十萬元的高價。
此外,陸儼少、黃君璧等幾位近現代名家作品也很受關注,陸儼少的《書法梅花十開冊頁》和黃君璧的《嘉陵江詩意》分別以28萬元和29萬元的價格成交。黃君璧《嘉陵江詩意》尤其被現場的寧波買家關注,甬城資深藏家——“父子兵”祝祥茂和祝建國還參與了《嘉陵江詩意》的競拍,不過幾輪競拍之后祝祥茂便不再舉牌,他表示“心理價位在20萬元以內,多了就不買”,非常理性。
經驗 傳統藏家適時“撿漏”
與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竊竊私語的其他買家相比,寧波資深書畫藏友毛偉樂老師則顯得隨意而輕松,始終氣定神閑。雖然也偶爾舉牌,拍得一兩件價格不高的藏品,但他更多的是和身邊的朋友點評拍品,議論價格。
他告訴記者,如今的書畫市場中,大師級作品被炒得很高,一些名氣稍遜的小名家幾乎無人問津,長此以往不利于藝術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其實“小家”之中不乏精品,也具有欣賞價值和一定的增值潛力。
毛偉樂以不高的價格拍得張石園、郁文華的兩件扇面作品,自認“撿了漏”。他的心得是,在寧波拍賣會上買外地書畫家的作品,在外地拍賣會上買寧波書畫家的作品。“寧波的拍賣會規模不如北京、上海,因此一些關注度不高的作品價格不會被叫得很高;而寧波人更了解本地名家作品,因此在本地拍賣會很少有價格被低估的時候,在外地拍賣會上則相反。”
發現 當代中青年畫家作品成長空間凸顯
文化部青年聯合會美術委員會委員馬相陽一連拍了七八幅書畫,都是“仙碧藏珍”專題里的作品。據了解,“仙碧”畫廊是新加坡一個著名的畫廊,長年來經常向我國國內中青年書畫家買畫并邀請其舉辦書畫展,不少好的作品展覽后便留在畫廊。
毛偉樂分析道,這家畫廊的作品在全國很多大城市都屬較熱門品種,但在寧波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因此畫作拍賣價格尚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馬相陽指著1.2萬元拍得的莫建成《花鳥諸字書法四屏》喜孜孜地告訴記者:“莫建成是甘肅美協主席,在國內知名度不算低,但寧波人對他尚不認同,因此這幅畫他算了撿到了寶貝。”
馬相陽還拍得一幅李華生的《楚江圖》,李華生是四川人,現在名氣不小,畫作已經賣到1萬元每平方尺,比這幅《楚江圖》貴了好幾倍了。他說,這場拍賣會他只拍當代中青年畫家作品,就是看中這些作品的成長空間。
遺憾 寧波買家舍近求遠
盡管家門口就在舉辦拍賣會,卻有一批寧波買家舍近求遠,奔赴杭州、上海等地同期舉辦的拍賣會,以致這場家門口舉辦的拍賣會捧場的寧波人并不多。
“這兩天在上海有六場更大的拍賣會,很多寧波的大買家都到上海趕場去了,坐鎮寧波的買家多數是因為有自己的藏品參與了本次拍賣,需要留守關注自己的作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寧波人很喜歡舍近求遠。
此外,寧波拍賣會中,從寧波藏家處征集的藏品比較多,很多買家都對賣家知根知底,有些甚至相互是朋友。“寧波人愛面子,總覺得買熟人的藏品不好意思,其實這也是非理性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好東西,為什么不能買回家中珍藏呢?再說我們寧波的拍賣會如果得不到自己人的捧場,豈不可惜,特別是像張大千這樣的絕跡珍品到寧波轉了一圈之后,卻不能駐足于此,對寧波的藏友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遺憾!”書畫拍賣現場幾位寧波資深藏家感慨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