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存完好的《嫩江新報》號外
55歲的戎同,是高郵市區品牌服裝店的個體老板。讓大家倍感意外的是,他還有個頭銜中國號外報聯誼會副會長,在全國集報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邊經商,邊收集民間舊報紙的他。如今,他家中收藏的不同類舊報紙有2萬多份,僅收藏的解放后“號外”報紙就有2000多種,耗費的收藏成本近百萬元。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昨天上午,他與另一位報紙收藏愛好者朱軍華兩人拿出200余份精品報紙,在高郵市大劇院室內免費向郵城市民舉辦紅色展覽,贏得了大家的廣泛贊譽。
9歲時開始接觸舊報紙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高郵市大劇院展廳內,見到不少市民前來瞧個新鮮,對于這么多的“紅色收藏”,當中很多老百姓還是第一回看到。
55歲的戎同,是此次展覽的主辦者之一,只見他在會場里忙得抽不了身。“老戎,你真不簡單,收藏了那么多有價值的舊報紙!”人群中,不少熟悉他的市民都豎起大拇指贊嘆道。
戎同告訴記者,9歲時,他就開始收集報紙,只要發現是自己沒看過的報紙就把它收集起來,但那時收集很簡單,純粹出于好奇,沒有收藏意識且接觸的都是普通類型的舊報紙。到了20多歲時,愛練毛筆字的他,總用舊報紙練習,這樣一來,收集到的舊報紙就多了起來,由此收集舊報紙開始變得有意識,報紙也從普通、專題向精品轉變。
《嫩江新報》升值至2萬
在展品中有中共中央第一份機關報《向導》,也有江蘇省委機關報《上海報》等,而在展覽室最具有人氣的便是一張保存完好的《嫩江新報》號外,報道的是解放南京戰事,破天荒的是彩版。而這張報紙已從4000多元升值至2萬元。
“今天的200份舊報紙,幾乎是報紙中的精品。”戎同介紹,他收藏的舊報紙已有2萬多份,全用塑料薄膜封塑,存放在木櫥里,還專門騰出一間20個平方的屋子擺放。為此,戎同已經花費近百萬元。
中國報協集報分會副會長劉廣金告訴記者,像戎同這樣的報紙收藏愛好者不多見,不但他收藏的數量多,品相好,而且許多號外報紙在國內范圍也較為罕見。
報紙號外集”年底問世
報界有個傳統,每逢重大事件,必發行號外、喜報。戎同集報,號外報是他的最愛,他現已收藏號外報1200余報,其中包括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時,揚州晚報出版的《號外》、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出版的《號外》等。
當天,他告訴記者,自己著手編著《新中國報紙號外》一書草稿,預計到年底有望問世。新書面世,會投放國內各大學圖書館為學生增長見識,也為各報社出版出號外報作為參考工具書。然而,收藏一份普通的號外報成本就需要800元,稍微好點的號外報則達5000元左右,僅買號外報紙已經花費10多萬元。除了自己付出,上千名集報網友也在支持他,中國報協集報分會顧問葉榮麟主動要求資金贊助,而集報網上,全國各地報友也紛紛提供寶貴號外報紙。
他人的支持,讓戎同很感動,他告訴記者,“物質富有了,精神也要跟上,我要把成果奉獻于社會。”特約記者其定記者韓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