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 林風眠

靜物 林風眠
■新快報記者 趙旭虹
近日,由本報參與協辦的廣州首屆藝術品交易會上,在300多位的藝術家上萬件畫作中,林風眠的《仕女》和《山村》兩幅精品首次亮相廣州,吸引了眾多目光,這兩件作品出自林風眠生前的故交、也是林風眠作品的重要收藏者之一柳和清先生的舊藏。柳和清先生的藏畫顧問趙祖德先生與柳和清先生是世交也是鄰居,更見證了林柳兩人的密切交往和友誼。當時柳收藏林風眠作品的價格是多少?日常生活中的林風眠是怎么樣的?他的藝術探索之路又是如何走的?藝交會上,趙祖德先生一邊翻著那本精美厚重的《柳和清藏林風眠作品集》,一邊向記者一一解答了以上問題。
簡介
林風眠(1900年—1991年),廣東梅縣人,原名鳳鳴,出生于1900年。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年僅25歲的林風眠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1928年又在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出任校長。晚年又在香港過著隱居般的生活。林風眠終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繪畫傳統,創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啟蒙者。
用冰箱“換”畫
柳和清出身電影世家,其父一手創立了大同影業公司,柳先生完成學業后便幫父親在公司打理業務,其妻是著名的電影演員王丹鳳。趙祖德先生介紹說,柳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就結識了林風眠先生,彼此交往了近半個世紀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如今他珍藏的林風眠作品幾乎涵蓋了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各個時期的一百多幅作品,題材包括京劇人物、風景、靜物、花鳥、裸女,其中大多數還是從未發表過或展出過的。已屆85歲高齡的柳和清先生現在還準備收藏林風眠在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反映大躍進年代的人物畫作,進一步完善林風眠畫作的收藏體系和研究推廣,“這是柳和清先生畢生的心愿”,趙先生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趙祖德家就住在柳和清先生家附近,兩家是世交,那時還是學生的趙祖德一有空就喜歡到柳家玩,不時會看到柳和清先生叫家里人將煮好的菜送到也是住在附近的林家。柳和清先生每收到林風眠先生的畫,都會叫家里人來一同欣賞,經常泡在柳家玩的趙祖德自然也可以大飽眼福。
據柳和清先生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柳先生想送一臺小冰箱給林風眠,但林先生執意不肯,柳先生于是用數百元買了他的兩張畫,促使林風眠買回了急需的冰箱。1964年,香港的中藝公司成功地主辦了一次“上海名家畫展”,林風眠的作品很受歡迎,不少人托柳先生向林先生求墨寶,柳先生當時付給林先生的畫價是300元一幅。1978年,林風眠離滬赴港定居,剛開始人生地不熟,柳先生立即托香港朋友以1萬港元一幅的價格買林風眠的畫作,以此幫助林打開局面。
生活清淡但不失情調
1951年,林風眠辭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一職,正式定居上海,主要靠賣畫和教學生繪畫維生。趙先生說在他的印象中,林風眠先生衣著極其簡樸,與普通的老人家無異,飲食方面也很隨意,他經常到他家對面的小米店買5分錢的面條當作午飯,晚飯則是稀飯果腹。每個月都會煮一兩次他的拿手菜——菜干紅燒肉,這是客家的傳統菜,緣自于林母的真傳。林先生當時還教柳先生如何調制美味的醬油,方法就是將生姜放進醬油里煮沸后加白糖。后來,柳先生到香港開功德林素食館,使用的醬油配料,就是從林先生那學來的。
林先生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和德國游學6年,飲食習慣也多少帶上一些法蘭西的情調,比如,林先生喜歡煮咖啡給朋友們喝,還會在咖啡中加點白蘭地,使本來就濃郁的咖啡味道變得更加醇厚。吃西瓜也很講情調,就是先在西瓜肉上挖個洞,然后再往里倒入少量的白蘭地,吃起來會格外爽快。
藝術風格演變軌跡
上海美術館前館長、美術評論家陳龍先生說,林風眠的作品大多沒有署創作年代,多本林風眠畫冊上的斷代主要靠估計,相當混亂。柳和清藏林風眠作品有若干幅有明確的創作年代,這無疑對研究林風眠的風格演變過程有重要的參照意義。在這一百多張柳和清藏林風眠作品中,不少作品體現著林風眠先生“中西融合”的探索過程,比如數幅柳和清藏林風眠的《裸女》圖,無論是從人物動態還是構圖,都有很明顯的印象派烙印,林風眠先生試圖將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代繪畫風格,與中國傳統水墨的境界相結合。
創作于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幅四尺整張的《小鳥》圖,林風眠先生卻把他一分為二,變成兩張畫面,先后送給柳和清。后來,在編輯出版《柳和清藏林風眠作品集》時,才發現這兩幅畫原來可以合二為一,林風眠先生當時為什么故意將這幅畫一分為二呢?有學者推論,當時林先生正開始偏好構圖的作品,因此作此嘗試。
上升潛力巨大
從雅昌藝術網的拍賣統計數據顯示,林風眠作品2000年春季拍賣的平均成交價是47,927元/尺,到了2011年春季拍賣的平均成交價是738,508元/尺。目前,林風眠作品在內地拍賣的最高成交價是上海泓盛2010年秋拍創下的,林風眠彩墨《秋山圖》以1219萬元成交。在廣州剛結束的兩場大型藝術品拍賣上,鮮見林風眠的作品。在廣州嘉德2011年夏拍上,唯一一件林風眠作品《山水》,估價是250,000元—350,000元,最后卻流拍。資深藏家陳俊明認為,從林風眠的拍賣紀錄來看,他目前的成交價格,與其作為中國第一代油畫名家、第一批美術教育家的身份與造詣是不相稱的,這多少歸咎于其收藏市場贗品的泛濫。但隨著林風眠的學術地位被重新確認和藝術價值的再發現,其作品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