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社會物質財富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藝術市場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畫拍賣過億天價常有發生,藝術品成為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投資的重要方面。這種局面使各類藝術機構紛紛介入其中。故宮在我國收藏界是最有權威性的單位,在目前的形勢下,故宮博物院也緊跟社會的發展,關注現當代中國畫的現狀,也希望能夠收藏現當代優秀中國畫作品。為此,故宮博物院邀請著名畫家、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林逸鵬教授于本月7日前往故宮講學,解析有關收藏現當代中國畫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特地采訪了林逸鵬教授,請他談談如何收藏現當代中國畫,正確引導中國畫收藏。
故宮博物院關注現當代中國畫的收藏
一畫網藝術總監朱同近日采訪了前往故宮講學的著名畫家林逸鵬教授
朱同:故宮在收藏界是一個極具權威的科研單位,他們是什么原因聘請您去講學。
林逸鵬:故宮在收藏、鑒定方面確實有著很高的水準,他們有著一支高素質,高學歷的專業團隊。他們請我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故宮以往的收藏主要集中在古典中國畫方面,現當代中國畫這一塊關注的相對少一點,所以他們希望能夠有一個從事現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畫家做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解讀,并介紹一下當今哪些中國畫畫家的作品值得收藏。第二,說明了他們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工作作風。他們希望能夠對現當代中國畫整體現狀做一個全面的、細致的了解,有利于收藏。
朱同:您是怎樣判斷現當代中國畫優劣的?
林逸鵬:首先,我要說明的是“現當代中國畫”的劃分。在時間上,是指鴉片戰爭至今,因為,鴉片戰爭開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改變了中國畫的命運;在面貌上,是指區別于古代的文人畫。當然,這個劃分是很粗線條的。至于判斷現當代中國畫優劣,則要用歷史的眼光來考察。中國畫經歷了到宋代達到最高峰對自然進行真實描寫和歷時宋、元、明、清的文人畫之后,就遭遇了西方文化的強行入侵、碰撞、交流、融合的命運,再加上我們社會的巨大變化和經濟崛起?,F代社會在藝術標準上已經走入了一個多元時代,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多年。以往傳統的統一的審美標準已經不可能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主流,這不是由個人意志所能左右。因為對人性的維護和尊重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所以崇尚個體價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導方面。這個價值判斷必然體現在現當代優秀的中國畫中,從而使藝術個性鮮明。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學術問題,對于普通的收藏者是難以搞懂的。歸納起來,現當代好的中國畫應該具備以下品質:第一,要有明確的藝術風貌。作品有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畫家風格,而不是對前人或同代人的模仿。第二,確實是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好作品,能讓當代人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個標準談起來很抽象,但在作品中都能夠有所體現。例如吳冠中的作品,是藝術語言和時代風貌倆者兼具的好作品。
朱同:你認為目前哪些現當代中國畫值得收藏?
林逸鵬:林風眠、徐悲鴻、吳冠中、傅抱石、潘天壽、齊白石、李可染等大師的作品毋庸質疑的需要收藏。還有石魯、黃胄、葉淺予、關山月等畫家的優秀作品。還有許多可以收藏的畫家,我不再一一列舉。這里我要說明一下,我的選擇是站在繪畫史的高度,至于純粹出于個人喜好的收藏是不需要參考別人觀點的。
朱同:您上面所舉的畫家基本上是已故的,而且已經有了定論。而我們最要關注的是現在依然活躍在畫壇的中國畫家。
林逸鵬:在傳統審美習慣的支配下,許多的中國畫畫家基本上還在走老路、畫老畫,滿足社會末流審美需求去獲得利益。這一塊雖然在藝術市場也有紅紅火火的跡象,但從藝術史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作品更多的是商品性質,沒有藝術價值,也就沒有存在的根據。審美習慣的變化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傳統的審美習慣還能滿足落伍的世俗需要,造成了表面繁榮的假象。所以在收藏時必須要搞懂現當代中國畫的走向。中國畫是一個悠久的、完整的系統,自從鴉片戰爭始西方文化大量的進入之后,中國畫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走向現代的步伐。這是由內在的文化精神和社會現實的巨大變化這兩個因素促成。尤其,改革開放之后,借世界各民族文化輕松交流的大好時機,中國畫界已經產生了不少現代形態的優秀畫家,我在故宮推選了一批此類中國畫家。他們有著自己的藝術面貌,不沿襲傳統語言,藝術語言常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種抽象性是由現代文明的性質決定。他們大都分布在全國各地專業藝術院校和機構中,他們是中國畫的希望所在,他們的中國畫既是現代精神食糧,又是藝術品增值的保證。
朱同:前一段時間,齊白石的作品拍出了四個多億的天價,也是最近拍賣的高峰,您是怎么看的?
林逸鵬:齊白石是我們國家近現代的一個傳統型大畫家,他的作品拍高價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正常的。但是我認為現代型的大畫家更具真正的潛力,更具未來性,比如說林風眠的作品我認為拍十個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的作品更具現代性,有引導中國畫更具有世界意義的可能性。拍賣在某種程度也引導了藝術的某種審美方向,關注現代和未來的民族才更顯其精神的活力和不俗!
朱同:謝謝您,林老師。從故宮關注現當代中國畫的收藏和您所談的內容中,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畫的發展與收藏正開始走向一個新的道路,但愿中國畫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屹立在未來世界的藝術舞臺上,為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