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山水》卷
今年7月初舉行的朵云軒春拍,有一卷董其昌《山水》卷現(xiàn)身(見圖),著名美術史專家徐建融教授專門撰文予以推薦。
此畫為絹本淺絳,寫水村小景,山水林木間布置水榭、橋梁、屋舍,渾厚華滋,錯落有致。又自跋云:“余嘗謂右軍父子之書,至齊梁時風流頓盡,自唐初虞褚輩,一變其法,乃不合而合。右軍父子殆如復生。此言不大易會。蓋臨摹最易,神氣難傳故也。巨然學北苑,黃子久學北苑,倪元鎮(zhèn)學北苑,等學北苑,而各個不相似。使俗人為之,與臨本同。若之何能傳世也。辛亥春正月,董其昌畫并題。”辛亥為萬歷三十九年(1611),董其昌五十七歲,時正閑居松江,潛心書畫,為其藝術上的鼎盛期。此董其昌《山水》卷,《石渠寶笈》初編卷五著錄,記“上等藏二,貯乾清宮”,畫心上鈐有“(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鑒賞”、“(乾清宮)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諸印。從收藏印可以得知,此卷乾隆、嘉慶時深藏宮中,民國初年為宣統(tǒng)帝溥儀盜出,流傳民間,楊仁愷的《國寶沉浮錄》中有記錄。
徐建融教授指出:董其昌一生的成就,不在他的仕途功名,正在他的書法、繪畫和畫學理論。而此卷恰好將他最典型的畫風、畫論和書風珠聯(lián)璧合于一局。在其傳世的大量作品中,也就尤屬難能稀有了。丹青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