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焰認為,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于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以1.008億元成交;今年5月31日香港蘇富比梅云堂拍賣專場《嘉耦圖》以1.9億港元成交,25幅作品實際成交超過6個億。這幾個數字是張大千拍賣的新紀錄。
市場狂熱,價格還將走高
這樣高的紀錄,當然不能否認當今藝術品市場有著狂熱的狀態。然而這也不是孤例,與這次專場拍賣幾乎同時的北京“大觀——中國書畫珍品專場”上,幾幅重要的張大千畫作,每幅最后成交都超過了2000萬元,齊白石的“篆書雄鷹圖”的成交價超過了4億元(估價只有8800萬元)。北京和香港的拍賣情況也許反映了當下市場人士的一種共識——張大千作品的價格開始啟動,還將高揚。
閻焰說,價格還將走高的重要原因,在于張大千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豐碑,人們對此評價是沒有疑義的。張大千的作品來自于傳統,又突破傳統,而且其人具有極佳的世界觀,在繼承和發展傳統中國繪畫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并取得輝煌成就的一代宗師,由于昔日特殊歷史原因而遠走海外,直至逝世都未能回到祖國,但是他的藝術成就和個人風采卻弘揚于海內外,被譽為“東方畢加索”,業界更公認其為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第一人。
張大千在大陸的時候,一直是學古階段,從學石濤,到宋元,再到敦煌。最大的成就就是1945年從敦煌回來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尤其是1948年,是他那個階段風格形成的頂峰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作品在大陸特別受歡迎。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張大千身居海外,畫風大變,形成張大千晚年最精彩的潑墨、潑彩風格。而這個時期的作品則是港臺以及海外市場尤為喜歡的,也是張大千后期作品在海外賣得特別高的原因。
林百里有張大千30%的作品
閻焰說,張大千一生的創作數量龐大,其精品和一般應酬之作之間的質量差異很大,也是導致其整體平均價位被拉下來的原因。所以,如果要看張大千的市場價位,還是要看他的精品。目前收藏張大千精品最多的莫過于中國臺灣書畫收藏大家林百里。他擁有張大千幾乎30%的精品,行內人士保守估計說他至少有300件,并認為“林百里在張大千精品上的資金投入占到他購買藝術品資金中的60%,只要他出一件作品,張大千的真正天價就會出現。”
張大千作品的市場價位和西方同時期美術品的市場價位仍有很大差距,例如他與畢加索,這就給了人們很大價值想象空間。其次,從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歷史來看,中國GDP已經上漲了1萬倍,中國高端的藝術品上漲1萬倍才對,但是并沒有。例如四五十年前的北京榮寶齋里,一件上乘的書畫也就價值數百元,若今日增值為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我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增值是自然體現的、客觀體現的,所以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隨著藝術品市場的進一步拓展、人們藝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投資藝術精品,張大千作品增值空間還是可以預見得到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