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周《廬山高》

張大千《仿沈周廬山高》
新浪收藏訊 2011年6月6日下午,北京匡時2011春拍“海外回流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將推出張大千藝術(shù)生涯第二階段的青綠山水杰作《仿沈周廬山高》。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shù)史上天才人物,張大千的作品受到海內(nèi)外藏家的普遍喜愛,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各階段的代表性作品近年來更是頻繁在拍場上創(chuàng)出新高,備受追捧。《廬山高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件名作,創(chuàng)作于1467年,系吳門大家沈周為祝賀老師陳寬七十壽辰所精心繪制的一件佳構(gòu)。因陳寬先世是江西廬山人,沈周以廬山之崇高博大來贊頌老師的品德和學問。全圖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云霧浮動,氣勢恢宏,極具匠心,既承襲宋元名家筆法,又自由出入變化,大家風范盡顯。該作影響深遠處不僅并開創(chuàng)了以山水畫象征人品的表現(xiàn)手法,后世多有傳送和仿作,也令廬山成為文人士子詩書繪畫日益青睞的對象。吳門畫派另一大家唐寅即有《游廬山詩》:“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燒丹未住屏風疊,騎驢來看香爐峰。江上烏帽誰渡水,巌際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為記。《仿沈周廬山高圖》創(chuàng)作于1947年,相距沈畫480年。此時的張大千定居成都,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正處于其藝事生涯第二階段的高峰期。這一階段的張大千一方面以古為師,一路溯源,上窺董巨,旁獵倪黃,深切了解古代名家的繪畫技巧與內(nèi)涵,另一方面融合多年來遍歷名山大川對自然的觀察和生活體驗,借古開今,技藝上漸入隨灑自如,成就自家面貌的藝術(shù)成熟期。《仿沈周廬山高圖》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該作構(gòu)圖布局幾乎完全遵從沈周原作,但體制收縮,并將原作的淡設色改為青綠著色。山巒層疊,草木繁茂水簾高懸,飛流直下處,雖一如古人,但整體氣韻一變沈畫的雄渾為秀潤,完全出之以自家風格,精彩絕倫。大千居士關門弟子孫家勤生前看此圖時譽之“秀潤之極”,說“先師在授業(yè)時強調(diào)的要能把古人的‘大畫縮小,小畫放大’,正是此意。”,并將該圖看作張大千‘血戰(zhàn)古人’的最好的范例之一。尤值一提的是,張大千在此圖中棄原題詩“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踞”,而代之以上述唐伯虎《游廬山詩》,更可看出其在創(chuàng)作此畫時,“氣爍古今,直追王蒙,試與沈(周)、唐(寅)爭高下。”的萬丈雄心。畫作所顯示的才華與功力,足可證“五百年來一大千”確非虛譽。近幾年, 張大千青綠山水作品接連在拍場上創(chuàng)出佳績。《仿王蒙青卞隱居圖》、《太乙觀泉圖》、《蜀山春曉圖》等作品先后以數(shù)千萬的價格成交。與這些作品相比,《仿沈周廬山高圖》 亦屬不遑多讓的張大千青綠山水仿古杰作。1949年后,《仿沈周廬山高圖》隨大千流轉(zhuǎn)海外,一直保存在海外資深藏家手中。該畫先后于2006年11月斯坦福大學Meyer Library圖書館四十周年慶典和2007年5月硅谷亞洲藝術(shù)中心三周年慶典特展中展出,并著錄出版。此次得到北美藏家傾力支持回流國內(nèi)上拍,其市場表現(xiàn)值得期待。除了此件作品外,此次匡時海外回流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共遴選300余件書畫精品以饗藏家,如日本同一藏家收藏啟動書法作品、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顧問祖炳民先生收藏張大千作品、黃君璧專題中,《云山飛瀑》與《荷亭消夏》由作者家屬友情提供、鄧蒼梧傳硯樓藏書畫、美國修古齋藏書畫、紐約知名收藏家龐耐女士舊藏齊白石作品、賈克生女士舊藏劉海粟作品等,都是令人期待的拍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