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適宜顏色淺手鐲,顏色花不宜做戒面,天然翡翠、染色C貨翡翠熒光燈下都不變色”,吳澄的普通話里有濃濃的潮汕口音,直爽地說著這些年對翡翠的喜愛,挑選的經驗。可是最近她也有點憂慮:“價格太高了,看著明明不值那么多錢,可還是有人愿意出高價去買。”
翡翠漲瘋了。
與黃金不一樣,翡翠并沒有標準價格。看品質、看顔色、水種,商家愿意賣高價,購買者愿意出高價,價格就在雙方的你情我愿之中協商而成。
吳澄在揭陽做房地產生意,翡翠是她的心頭好。手上戴著一只翡翠鐲子,幾年前買的,珍愛異常。她多在揭陽當地或者廣州選購翡翠,對云南當地的翡翠卻持有懷疑態度:“那些旅游景點的東西有很多是假貨。”
云南的翡翠集散地主要集中在騰沖和瑞麗。而廣東因為從事翡翠貿易的商家眾多,在省內也形成了揭陽、四會、平洲、廣州等加工基地。
陽美玉器交易市場是吳澄經常去逛的綜合市場,這也是揭陽當地最主要的珠寶交易場所。牌坊式的大招牌后面是一幢連著一幢的樓房,一層多為珠寶行鋪面。
買了三四次就有經驗了,3個月不逛市場變外行
吳澄現在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對翡翠的鑒賞能力,她認為品鑒完全就是“憑經驗,憑感覺”。
把一件翡翠飾品拿在手里,“假貨沒有光澤,用手量一下,很輕”。而真正的翡翠,“好貨拿在手里就放不下來。”
她購買的翡翠飾品幾年下來價格翻了接近10倍,但是“沒有一件出手”。因為“自己喜歡,就想收藏,也不愿意再拿出去轉賣”。
喜歡上翡翠,是因為吳澄看見朋友戴了一只手鐲,拿起來細細看了一番,發現真是漂亮。于是她找了個比較了解翡翠這一行的朋友,一起去陽美選購。第一次,她買了一個觀音掛件。
陽美里面商家眾多,“如果有熟人,比較好講價格。”翡翠本身價格昂貴,“一樣貴的東西,商家賣給別人可能要賺10%,但是如果你有熟人,賣給你就少賺一點,賺1%或者2%。”
買了三四次以后,吳澄也終于覺得自己經驗比較豐富了。也有行家認為翡翠行業沒有絕對的行家,三個月不逛市場就可能變成外行。
陽美里面商家多,購買的人更多。“一定要會討價還價。”吳澄已經形成了自己討價還價的一套方法,“叫價10000元,你就還價5000元,砍價先從一半的價格開始,然后慢慢商討,基本上最后能以七八千的價格拿到,就相當于商場里打個7折或者8折。”
A貨價格不等,小小觀音掛件幾百萬
翡翠制品通常分為A、B、C三等。
“一般在商場里,柜臺會按照A貨、B貨、C貨分開陳列。而且商場里面明碼標價,不會出現假貨,只不過價格比外面要高一點。”并不是只有商場里才有正規且品質良好的翡翠,“基本上有店鋪的商家,貨品的真實性都有保障。擺地攤的、路邊的幾乎就是假貨了。”
在選購翡翠飾品的時候,不一樣的經濟能力決定了不一樣的購買力,“有錢的買的一只手鐲可能都要3000萬元,一個小小的觀音掛件可能也要幾百萬元。”
翡翠的價格最主要由玉石的品質決定,“看顔色、年度,越是老種,價格越是昂貴。”年度是翡翠在山上的年份,“早晚差十年可能價格差一倍。”
評價翡翠最主要的標準就是“顏色”。翡翠的顏色講究正、濃、陽、均。如果顏色差一個級別,價格可能相差一個末尾的零。
據廣東省珠寶檢測中心的資料顯示,種是評測翡翠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綠色與透明度的綜合考量。傳統來說,翡翠被分為老坑種和新坑種。老坑種的翡翠綠色純正、分布均勻、質地細膩、透明度好;相比之下,新坑種透明度差且玉質粗糙。
翡翠首飾主要有手鐲、戒面和掛件。掛件的分類更多一點,包括生肖掛件、三種光身件(玉扣,雞心和吊膽)和兩個雕件(觀音和彌勒佛)及花掛件四類。
玉鐲3年翻5倍
在所有藏品中,吳澄最滿意的是戴在自己手腕上的這只玉鐲;升值幅度最大的則是她買給女兒的一只手鐲,三年價格翻了5倍。
兩只手鐲皆購于三年前,都是在廣州華林玉器城買的。她去挑選手鐲,差別非常明顯,“十幾萬的就是不一樣。”
選購了好幾次,她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買下十幾萬的玉鐲,“難得喜歡嘛。”
買給女兒的手鐲,“當時的價格是6萬元”。“不久前當時的賣家打電話給我,出價30萬要收回去。”吳澄婉言謝絕了這個提議,“說打造這個手鐲的石頭種類已經沒有了。”
翡翠就是這樣,“石頭是天然的,賣一個就少一個。”但是對吳澄來說,她認為現在翡翠的價格被炒得有點過高了,“價格很高,有點離譜,有些東西不值那個價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