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
文/圖 孫巧拙
經歷了這兩年藝術品市場高價頻出帶來的震撼,今春人們理性淡定了很多。盡管每年春秋大拍持續6個月之久,但人們的關注點不再只集中于是否有天價爆出,收藏者對拍品排名、身價和品質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和更理性的分析。這個春拍市場格局將會有什么新變化?未來走勢如何?各大板塊又會有什么樣的調整呢?為此,記者在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國內幾大拍賣行進行了走訪。
市場調查
上漲慣性繼續推動整個書畫行情
2009年古代書畫率先“破億”,而2010年最受矚目的明星拍品大多都集中在古代書畫,有市場人士分析說,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定“慣性”,今年古代書畫自然還是最被期待與看好的部分。于是今年的內地藝術品拍賣,古代書畫部分,有不少值得圈點的力作。
北京保利的壓軸重器“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估價高達2億元。據了解,《稚川移居圖》為蘇州過云樓舊藏,曾被收入《過云樓書畫記》。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后的七位學者、畫家與詩人的題詩,還有明代大藏家項元汴近20枚收藏印。蘇州過云樓是晚清民國蜚聲中外的收藏世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譽,這件作品在拍場上是否可以破紀錄,著實令人期待。
中國嘉德此番也在古代書畫部分排下重兵,350余件拍品中也是亮點頻現。如沈周《蓮塘浴鳧圖》,曾為清內府舊藏,上鈐乾隆五璽。北京翰海的拍場上也將有多件古書畫現身。像流傳有緒、多次出版的祝允明《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是祝氏草書重要的真跡。此外,八大山人的《花鳥冊》、吳歷的《夏山圖》等都值得關注。而北京榮寶齋的拍場上,一出自過云樓的《吳門雅集》格外惹眼,24開冊頁,包含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吳寬、王寵、祝允明等明代大家作品,殊為難得,有望在這個春季有不同凡響的表現。
“古代書畫流傳至今而能保存完整者本就不多,而且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其珍貴性就可想而知,盡管有人覺得現在的價格已經不低,其實過幾年再回頭看現在的古代書畫價格會發現其實很低。”書畫收藏者王先生坦言道。
近現代書畫一直是內地拍賣臺上數量最多的門類,也是平均成交情況最好的板塊。今年春拍,近現代書畫繼續保持“重頭戲”地位。從目前各家公司公開的信息來看,家家都有大師“坐鎮”,精品數量之多無疑會斬獲令人驚喜的成交額。近現代書畫存世量大、距今時間短,算是拍賣公司最容易征集的拍品。而和古代書畫相比其價格相對親民,保存更加完好,容易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睞。
業內分析
瓷器板塊未來漲幅明顯
與書畫相比,內地的瓷器部分一直屬于弱項,不過有分析稱,今春瓷器將是漲幅明顯的板塊。宮廷御瓷還是瓷器中的重頭戲,像北京翰海推出的乾隆青花纏枝蓮紋盤口尊、乾隆青花海水纏枝花卉云龍紋大盤、乾隆青花釉里紅龍紋抱月瓶等都是具有典型乾隆風格的作品;北京保利則為藏家準備了帶有歐洲巴洛克藝術風格的華麗乾隆瓷器乾隆寶石藍地洋彩蓮花如意萬代尊,為乾隆官窯中的洋彩佳器,中國傳統的符號與巴洛克圖案相結合,體現出乾隆洋彩獨有的中西合璧特點。北京誠軒付拍的雍正斗彩貫套團花捧壽紋盤為雍正斗彩創新之作;雍正窯變釉三羊開泰尊造型獨特,上密布開片,紅、藍、紫等釉色流淌交融,氣質瑰麗。
除了 “清三代”瓷器外,中國嘉德開始了對道光御瓷的文化挖掘。與康雍乾瓷器相比,道光瓷別具特色,嘉德此次特設專拍呈獻近200件(套)道光御瓷,其中有15 件(套)慎德堂款器皿。將拍品與清宮檔案相對應,可窺見道光皇帝的審美要求,以及當時御瓷燒造制度的運作模式,為學術界釋讀道光御瓷的人文內涵提供了詳實的實例。
“少而精”的模式也體現在雜項板塊。北京翰海將推出“金銅佛像”和“比利時私人珍藏佛教造像”兩個專場。“金銅佛像”專場在拍品數量上比往年有所減少,拍品質量卻不容忽視;“比利時私人珍藏佛造像”的20余件拍品來自比利時藏家10余年來的珍藏,涵蓋不同風格的金銅佛造像和唐卡,跨越數個世紀以及藏傳佛教的不同文化區域。
中國嘉德推出的王世襄舊藏唐代“大圣遺音”古琴無疑會在這個春季奏響最強音。這件王世襄舊藏、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古琴,早在七八年前,就以891萬元的身價成為“古琴王”。如今再度復出,它的身價會幾何,無疑也成了各路藏家關注的焦點。
市場預測
當代藝術民國書法表現驚人
說起今年被公認將有新行情的板塊,不得不提當代藝術。經過近3年的調整,當代藝術的價格泡沫基本已經擠出,加上從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傳來的利好消息“尤倫斯重要當代藝術收藏”專場上的105件作品悉數成交,共斬獲了4.3億港元,大幅超出1.3億港元的預估價,內地春拍自然對當代藝術領域關注有加。
北京保利將在春拍中推出49件尤倫斯藏當代藝術品,借著香港蘇富比成功的“東風”,這批拍品的身價相信不會令人失望。而去年秋拍首次涉足當代藝術專場的北京永樂今春將這一部分擴容,“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將推出超過100件拍品,比去年的66件增加了近一倍,永樂對當代板塊的信心可以由此窺得一斑。
盡管在過去一段較長時間里當代藝術品的價格較為低迷,但是不少專業人士都預測今年其價格會一路走高。一位知名拍賣公司負責人坦言,當代藝術品是未來拍賣場上的重頭戲,“古代書畫與近現代書畫數量有限,資源總有供不應求的一天,但是當代藝術在不斷創作中,必然會成為整個藝術品市場的主流。”
并不惹人注意的民國書法同樣在這個春季可謂嶄露頭角,中國嘉德的“凝望百年政壇、文壇、藝壇名人翰墨留韻”專場籌備了3年,125件清末民國初年風云人物的書法、信札與繪畫將呈現在讀者面前。其中孫中山《致祉英先生“博愛”》橫幅、黎元洪《致韜甫君行書七言聯》、蔣中正《楷書》等很多作品從未在市場上現身。“做這個專場并不是出于商業考慮,而是看重其紀念意義,希望大家更重視民國書法的歷史文化價值。” 中國嘉德相關負責人董國強強調說。
專家觀點
經濟升溫是市場的重要推手
“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年成交額約為586億元,僅秋拍就斬獲了380億元之多。”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2010)》中指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會持續向好,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會站在700億元大關上。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除了書畫、瓷雜等,古籍、錢幣、當代工藝美術等領域同樣會有不俗表現,
經濟學者梁欣同樣認為今春藝術品市場會繼續高漲,這與國內宏觀經濟大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去年有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市場,但500余億元的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在動輒上萬億元的金融投資市場中來說,仍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一畫廊藝術顧問黃軒坦言,海外成熟的藝術市場,近八成的參與者來自金融和能源業,而形式則以藝術品基金、博物館和家族收藏者等為主。“現在我國藝術品市場中只有頂尖的藏品價格發生了質的飛躍,絕大部分作品價格與社會的經濟結構、財富分配成正比,未來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另外黃軒認為,藝術品在理性的情況下漲價并不是壞事,“這代表名家名作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也代表大眾藝術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可以助長藝術家創作的動力與熱情”。
新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加盟也反映了人們對今年藝術品市場的看好。“從2009年秋拍開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高潮迭起,自然會吸引商家想在這個領域大展拳腳。”梁欣告訴記者,新丁的加盟既能為藝術品市場帶來新鮮活力,競爭壓力的增大也會使已經站穩腳跟的龍頭老大們嚴格要求自己,還能促進藝術品市場進一步細分,有利于藏家有的放矢。不過,“新的拍賣公司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否則會陷入同質化誤區,不僅自身很難在市場中生存下去,還會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