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 Du Pu : Refuse To Be A Machine
城市表情——杜璞肖像油畫展
講述姑蘇60百姓
Faces Of The City - Du Pu’s Portrait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Focus on 60 people of Suzhou, show prosperity of the old city
文/丁潔
【抽文】戴著草帽去田野寫生,一路有金黃的陽光流淌,再帶兩個脆燒餅,在綠油油的山坡上一坐就是一整天。這就是我理想的純創作狀態。
沿蘇州博物館一條回環往復的路,拾階而上,轉至青石板路面。展覽館門前樹下,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畫家杜璞爽朗地笑談,顛覆了印象中藝術家或沉默、或癲狂,抑或另類的狀態。
杜璞生于鎮江,師從著名油畫家沈行工,在蘇州定居已6年多。曾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牡丹亭·記》特展,是聯合國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唯一特展油畫家。9月25日至10月11日,他用畫筆描繪的60位蘇州市民的油畫作品在蘇州博物館展出,以此作為獻給祖國60歲的生日禮物。
濃烈的色彩,大膽潑辣的流暢線條,在杜璞的畫布上屢見不鮮,特別是他所擅長的風景畫。中央美院的博導邵大箴就曾稱贊他“有廣闊的藝術視野,不拘泥于形式,著重寫自己對自然景色的印象與感覺。筆觸雄健有力,充滿意趣”。
而對于杜璞近幾年才開始涉及的人物畫,假如沒有點對自己抽絲剝繭的勇氣和張狂勁兒,想必也畫不好60位人物活靈活現的表情“浮世繪”。
60人物表情 60年時代見證
“如果給你一個心愿能實現,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這樣一個阿拉丁神燈式的提問讓從1949到2009年不同年代出生的蘇州市民聯想浮翩,于是便有了50年代生的一位保安“找個知書達理的好老婆”,60年代生的蘇州昆曲院院長“讓‘昆曲’之花開遍世界”,70年代生的職業經理人“用最自然的方法來執著地追求并實現自己的理想”,80年代生的家庭主婦“一家人快快樂樂地生活”,到90年代生的學美容的女生“對世界美好的東西,需要忍耐和等待”和生于21世紀的小學生“長大了要開一家超市,是那種不要錢的”等這些或樸實、或天真、或充滿理想的話語。
“人是這個社會最原始最樸素的構成,我就想,既然環境造就人,為什么不以描繪蘇州不同年代的人物表情來表達這60年變遷呢?”談起這次創作的初衷,杜璞說。他在作畫時,十分注重觀察模特的一顰一笑,眼波流轉,和流露出的真實內心世界,這需要極其敏銳地去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表情,相當考驗畫家的藝術功底和造型能力。
藝術是一場殘酷的戰斗
對于杜璞來講,如果說顏料、畫布、畫筆這三樣東西是部下,那么畫家就是統率三軍作戰的將領,能否打一場完美的勝仗,沒有人會預知結果,但至少會有掩飾不住的期待。
既然要打仗,就必須有過硬的本領。杜璞有個秘訣,他每天必練基本功,堅持畫大量的速寫和素描。他在南藝讀書時就有“快槍手”的綽號,他的導師沈行工稱贊,“杜璞畫畫相當的快,畫面上常常保留著一種由速度帶來的流動感”,這得益于他的勤奮練功,每天除了瘋狂寫生之外,還大量地揣摩大師作品中的優秀之處。
畫畫需要不斷地汲取新鮮養分,杜璞在城市表情的畫冊后面寫到,“好的作品不斷產生,覆蓋了原先舊的作品,就像一場不斷戰勝自我的戰爭。”他每天早晨會用半小時的時間讀喜歡的李清照,辛棄疾,有時帶著一本書,一杯茶,就獨自去拙政園、獅子林寫生。“藝術是一種反思的過程,只有不停地畫,才能注入新的元素”,杜璞如是說。
梵高式的不顧一切
從這些大氣豪放里透著細膩的畫作中,恐怕很難有人相信杜璞多年前其實一直在經商,而且經得還不錯。棄商從文,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和能力去堅持與現實不那么合拍的夢想。“我聽到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告訴我,去吧,去做最重要的事。”
梵高那種有堅定信念而充滿希望的創作精神對杜璞的影響很深,“戴著草帽去田野寫生,一路有金黃的陽光流淌,再帶兩個脆燒餅,在綠油油的山坡上一坐就是一整天。這就是我理想的純創作狀態。”
他瞇起眼睛,認真地說,人是為理想而生的。這句多少帶點夢幻色彩,內心蠢蠢欲動的話語,讓人想起梵高為紀念去世表兄而畫的那幅《盛開的桃花》,還有那句無論你何時聽,都能從悲傷中聽出希望的話:只要活人還活著,死去的人總還是活著。
同樣的真摯,同樣的義無反顧。
對話杜璞
Map:能描述下畫“城市表情”時的創作情景?
杜:我請了100多位蘇州人來做我的模特,從普通的包工頭、家庭主婦到博士、經理人再到咿呀學語的小寶寶都有,用了9個月時間創作完成。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創作時自己稍有不滿就撕掉。然后放置一段時間,找到感覺了再重新畫。
Map:最終入選的60幅作品是依據什么標準來的?
杜:首先是我得畫好,自己滿意了才能過關;第二是人物職業多樣化,他們要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有不同的生活境況。假如有相同的職業背景,比如好幾位作家,那就按照他們生活的年代來篩選,重復了就顯得不夠立體。
Map:畫風景對你來說,駕輕就熟,也不用多費腦筋,為何你還要選擇不擅長的人物畫?
杜:我的確可以按照市場價的標準來畫風景,要知道這60幅人物畫不但賣不了錢,還在每天賠錢地進行創作。但是我覺得,藝術必須要有一個理想,絕不是對金錢的崇拜。聽上去很虛偽,其實不是的,心里真的就是這樣想。我不想幾十年畫同樣的畫,越畫越不想改變,越畫越像個印花機器。而且后來事實證明我完全可以將人物形象畫得一次比一次豐滿,這也讓我很有成就感。
Map:棄商從文需要很大的勇氣。
杜:是。但人來到世界,總該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我幾十年前就在一個很出名的裝修公司任經理,多少也有些積蓄,我想到了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了。我覺得人這一輩子,30歲之前用來賺錢,30歲之后用最精華的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活得真實點,率性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Map:畫了這么多,有沒有什么作品,讓你覺得是一個結。
杜:有。一幅畫我5年前就開始在鎮江畫,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完稿。我找不到出口,或者說,更好的表達方式。
Map:那是怎樣的一幅畫?
杜:是一條路。其實這個構圖很簡單,畫布上只有一條金黃色的路,但究竟它該往哪邊轉彎。如果整體走向偏上,拐到天堂的感覺;偏下,過于消極,與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不符;平直,則稍嫌平淡了。所以最簡單的,往往是最難畫的,有的人一幅畫甚至畫了一輩子。
Map:近期或近幾年有什么打算?
杜:我給自己制訂了“世界遺產寫生藝術行”,第一站就是美麗的云南。再用半年多時間創作一幅集38處中國世界遺產地的油畫作品,贈送給世界遺產中心,2010年將這些世界遺產畫在全國作一次巡回展。我不會停止畫畫,除非停止我的生命(笑),這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
杜璞
97屆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研究生畢業,參加1999年蘇州大學外國專家油畫培訓班。2002年游學澳大利亞,于帕斯舉辦油畫寫生展。2003年定居蘇州,致力于油畫民族化的探索與研究。2007年于德國杜塞爾多夫等4個城市舉辦油畫巡回展。
Du Pu, born in the city of Zhenjiang in 1963, finished his postgraduate class in Nanjing Arts institute in 1997.In 1999,he took the foreign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s for oil painting at Soochow University. During 2002, he visited Australia and held an oil painting in Perth. Then he settled down in Suzhou where he has kept devoting to exploring ways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so far.
主要特展
2007年中國·國家大劇院《牡丹亭·記》特展;
2004年聯合國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唯一特展油畫;
Main Special Exhibition
In 2007 The special exhibition “The Peony Pavilion” at China’s National Grand Theater
In 2004 The only artist held a special exhibition in 28th 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
主要個展
2008年 迎奧運·杜璞精品油畫展(蘇州)
杜璞2008個展(上海)
“禪心畫意”杜璞油畫精品展(蘇州)
2007年 《杜璞德國油畫展》“福曼藝術基金會”
《良辰美景——牡丹亭》福伊萬根油畫展巡展(德國)
《良辰美景——牡丹亭》杜塞爾多夫油畫展巡展(德國)
《良辰美景——牡丹亭》波霍爾特油畫展巡展(德國)
《綻放的春天》油畫展
2006年 《寂寞青春》早期油畫展(蘇州)
《游園驚夢》油畫新作展(蘇州)
2004年 《白蛇傳的傳說》(上海)
主要聯展
2008年 全國小幅油畫大展
2007年 《第二屆風景·風情》全國油畫作品展
2004年 《沈行工師生繪畫作品展》
2003年 第三屆全國油畫大展
2002年 臺北《意志與表象——人體油畫展》
澳大利亞油畫寫生展
2000年 北京青年油畫人才大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