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毅民
走進吳毅民先生家,第一眼看到的是其擺放在客廳最顯眼處的一尊高約78公分的毛澤東塑像。用吳毅民先生的話說,“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其豐功偉績舉世矚目,深得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愛戴與崇敬。我收藏毛澤東像章是出于對領袖的崇敬與緬懷,更是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
吳毅民先生認為,毛主席像章作為歷史遺物,是歷史的一部分,它既是綜合的藝術品,更是歷史的見證物。收集像章,是為了收藏歷史;保存像章,是為了保存歷史;研究像章,則是對歷史的研究。
他是這樣開始收集像章的
當問到何時何故開始收藏毛主席像章時,吳毅民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無意中得到了一些別人無意再作保存的像章,因吳毅民小時候曾經佩戴過一些毛主席像章,對純真年代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于是在工作之余,只要見到他不曾見過的毛主席像章,他都會向別人購買。慢慢的,他對收集越來越投入,從1996年下半年開始,吳毅民正式走入收藏市場,開始研究起了毛主席像章的歷史。
毛主席像章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按發行期限分大致分為解放前的早期章、1949年~1966年5月前(稱之為解放后的)早期章、還有就是1966年~1976年間文革時期的像章。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隨著“文化大革命”的不斷升級,自1973年,毛主席像章成了人人必戴的一種裝飾物。據吳毅民介紹說,真正意義上的像章,背后要有別針孔或掛孔,可以在衣服上佩戴的,才能稱之為毛主席像章。
一邊聽著吳毅民的介紹,一邊看其收藏的像章,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內容豐富,嘆為觀止!僅是毛主席像章的圖案便是五花八門。所謂毛主席像章正面的主體肯定是毛主席像,背景則各不相同,讓記者看得眼花繚亂。如毛澤東的五個里程碑、“一字忠”專題(毛主席像章下方往往還能見到一個“忠”字)、全國山河一片紅專題、毛澤東選集專題(分為中文版及外文版)、八個樣板戲、紅衛兵專題、全身像專題、全國十大軍區三大艦隊專題、中國艦船戰斗機專題、中國各類兵種部隊專題、全國各省直轄市專題、老三篇專題、中國各部門專題、解放臺灣專題、毛澤東在延安(美國記者斯諾為其拍的)、毛澤東主席去江西安源、五七指示(采用毛澤東戴草帽的頭像)、有毛澤東詠梅的(毛澤東一生最愛梅花,其中最為經典的詩句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建國二十周年(上刻有“1949~1969”字樣)、像章下方有9顆星的(含義是“慶祝中國共產黨第9次代表大會召開”)、頭像背景有三面紅旗的(表示紅三方面軍齊上井崗山)、還有爬雪山過草地的,韶山、井岡山、遵義會議會址、延安寶塔山、北京天安門、紅太陽、大青松、梅花、向日葵、國旗、黨旗等主題的。
此外,像章上還有毛主席語錄或詩詞或口號等,像章背面也有文章,主要是記載制作像章的原由,再就是制作單位名稱和制作時間。也就是說,每一枚像章里都有豐富的含意。難怪吳毅民要說,收集毛主席像章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每天看看這些像章,品味品味像章的含義,生活也變得有滋味了。
毛主席像章收藏頗有門道
吳毅民不僅從圖案上收藏像章。他還收藏各種內容、類型的像章,并頗有門道。他捧出一盒一盒的像章介紹道——
按收藏類型分:有對章、有套章、有雙頭像的、有三頭像的。
按制作方式分:有印制的、手繪的,手繪更珍貴。吳毅民拿起一枚手繪像章給記者細看,其上的內容是毛澤東在陜北,農民朋友迎接主席到來的場面,小小一枚像章上人頭攢動,其中還有兩匹馬,顯得十分活潑生動。
按工藝分類:浮雕的、微雕的、手繪的、印照片式的、有澆鑄的、有繡制后裱框的、有機器磨壓的、有純手工敲打的。
按形狀分:方形的、圓形的、心形的、扇形的、五角星形的、橢圓形的、腰鼓形的、不規則形的(行話為“異形”)、國徽形的。
按色彩分:有紅色的、橙色的、黃色的、湖綠色的、藍色的,五彩的。
按材質分類:有金有銀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制作的,因價格高昂,存世較少)、有銅的(其中還分生銅與熟銅)、有鋁的、有混合金屬的、有不銹鋼涂鉻的、有竹的、有膠木的、有貝殼制的、有木頭或木屑壓制的、有搪瓷的、有玻璃的、珠光有機玻璃的、有硬塑料的、有軟塑料的、有涂放熒光粉的(所謂夜光像章)、有瓷的(僅瓷質的毛主席像就有300余枚),還有一種被稱之為鏡面玻璃的……各種材質的像章足有二三十種。
若是按制造地域分:有唐山制造的、江西景德鎮制造的、內蒙古制造的、浙江蘭溪制造的、中國祁門制造的、有龍泉青瓷的。介紹到這里,吳毅民小心翼翼地撫摸著其中一枚青瓷像章說,“青瓷像章的存世較少。集像章十余年,只遇見過兩枚,我在1998年左右曾用當時的20元買來一枚,而今哪怕是遇到了,估計200元也不一定買得到了。”收集各地的像章久了,自然也多少會分辨像章的產地,吳毅民舉起一枚給記者看,“你看,福建德化出的像章,其瓷胎就特別白,而湖南醴陵的工藝就相對考究,還會鑲上雙金邊的。”
像章的規格也各有不同,吳毅民收藏的一枚圓形像章,最長直徑為180毫米。兩枚最小的,用于鑲嵌于像章之中的毛主席頭像直徑僅為3毫米。
他收藏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工藝
據吳毅民講,他從正式收藏開始,距今已有 15年了。他逛過舊貨市場,進過古玩店,求教過專家學者,還曾與藏友交流。為了不斷豐富新的收藏題材,也為了增長見識,閑暇時吳毅民都要去各個市場“淘寶”,仔細詢問,用心學習,為了一枚難得的像章,哪怕是不吃不睡,他也愿意花功夫淘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吳毅民已收集到早期章20多枚,不同時期各式精品像章萬余枚,形成了30多種類像章專題,100余套套章,系列章,近百對對章,擺件20多尊,還有像章的制作模具以及部分絲織畫。其藏品的特色是全方位收藏,同時也偏重于材質章、套章、專題章收藏。現在,吳毅民的藏品已初具規模,在“紅色”收藏上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已成為杭州市收藏協會會員。
吳毅民感嘆,收藏毛主席像章不僅是在收藏一段歷史遺跡,同時也收藏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工藝。毛主席像章雖然發行量不少,但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回收并回爐了發行時的七八成,存世就少了。在1982年9月,中國通過的文物保護法,將“文革”期間的毛主席像章列為“現代文物”。在利益驅動下,像章也出了不少仿制品。但無論是描繪、還是燒制,是遠遠及不上當初的工藝的。 記者 何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