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也能抗通脹?近期市場不斷有翡翠溢價成百上千倍的消息爆出,市民對翡翠展覽也變得更有興趣。新華社發
翡翠成為“瘋狂的石頭”不只是電影里的橋段了。近日央視曝光了“天價”翡翠交易鏈,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展露:從游資不斷推高緬甸的翡翠原石開盤價,到進口國內加工,再到終端銷售商惜售,每一個環節都持續加碼。不論是資本的炒作,還是價值的回歸,如果手中有優質翡翠,意味著這些石頭已經在悶聲幫你保值增值。長沙的方先生就是翡翠升值的獲益者。
10年漲5000倍,藏家樂翻
最近翡翠漲了,長沙玩收藏10多年的方先生很是春風得意。“2001年的時候我在清水塘花10元錢買了一個戒指,當時并不知道是翡翠戒面,只是覺得漂亮就買了。最近偶然找出來把玩,看得我眼睛都直了:不但是翡翠,還是極罕見的老坑玻璃種,難得的是色澤均勻,一點氣泡都沒有,就像湖水一樣。”談及最近戒指被估價至少值5萬元,方先生仍然止不住激動。
這樣的喜事還接二連三。方先生告訴記者,幾年前他還花了不到500元買了一個細豆種翡翠玉佩,從熟人那邊買的不好意思砍價,當時還覺得買貴了。可現在估價已過萬了,翡翠一天一個價,他直喊“漲得不聽見了”。
在友誼阿波羅某玉石翡翠柜臺,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由于翡翠不可再生,加上產地限制,價格一直在漲。前不久緬甸地震,對翡翠的價格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非要用數據來佐證,不妨看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給出的資料:從2000年到2009年,翡翠價格平均每年漲幅約為18%;2010年至今翡翠價格漲幅更是超過30%。其中,高檔翡翠的價格上漲幅度更大,高達2倍至5倍,低端市場雖然變動不大,漲幅也達到20%。換言之,這種石頭的升值速度不僅跑贏了CPI和房貸利率,還略勝股票、基金等常規投資渠道一籌。
收藏翡翠,不看年份看材質
既然有如此保值增值功效,如何鑒別這些綠石頭呢?據湖南古玩城一位經營玉器的葉先生介紹,玉器市場里材質好比出身,出身好才能賣個好價錢。以翡翠為例,價格差異懸殊,從上百元到上億元的都有。一般而言,翡翠分A、B、C三種,A貨翡翠為純天然翡翠,B貨翡翠為充酸洗漂白、充膠的翡翠,C貨翡翠是指經過染色的翡翠。“例如這款A貨翡翠由于紅色、綠色、紫色三色并存,非常少見,業內稱為福祿壽,市價要3萬多元;但相似的B貨不到600元。”葉先生稱,普通買家僅憑肉眼,難以辨別天然和人工處理過的翡翠的區別。
不只是材質,“色”和“水”也是翡翠質量的重要標志。而翡翠最佳的顏色應該是綠色純正、綠色濃度在70%-80%、顏色分布均勻,這類高檔翡翠,行家習慣稱為老坑種。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稱水頭,純凈度高的翡翠水頭就好。
“不像其他的投資品,翡翠的年份對它的價格影響不大。材質才是最根本的。”方先生提醒投資者,如果不放心可借助于機器檢驗。但機器也不是萬能的,由于出土的翡翠中含有填充物,即便是A貨,機器往往也顯示為B貨。
小心炒到“扶不起的阿斗”
如果抱著為資產保值增值的單純目的入手翡翠是否可玩一把?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保值增值的需求,加上投資渠道單一和產地集中,翡翠的暴漲往往帶有資本炒作的痕跡。貿然進入,也并非穩賺不賠。
事實上,類似收藏藝術品的資本成功炒作不乏先例,比如普洱茶、紅木等。在藏界,和田玉也一度遭爆炒。湖南古玩城的一位經營玉器的商家表示,由于新疆和田玉原料越來越少,俄料作為替代品,甚至有拍賣會拍了上億元的天價。但這種泡沫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完全破滅,因為俄料與和田玉材質相似,部分好的俄料本身也很稀缺,因此“假戲真做”了。前述商家告訴記者,收藏市場確實有“扶不起的阿斗”,“只要市場不認可,價錢還是起不來。”他拿著一塊玉髓告訴記者,“比如這塊,顏色雖很漂亮,也一度遭爆炒,但現在依然賣不起價。”
稿源:長沙晚報
作者:肖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