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的藝術品市場相當火爆,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也高得離譜,拍賣市場也屢屢創出新高,很多畫家的作品每平尺竟過萬元,并且在逐年翻番,有些作品甚至上千萬元,遠比晚清及民國時期的大家高。如此火熱的藝術市場,卻常常讓人忽略了一個問題——稅收。換句話說,藝術市場繁榮了,國家稅收卻流失了。
有人作過初步估算,現在我們的藝術品市場,年成交量有幾千億元之多,甚至可能超過5000億元。如此火爆的交易,稅收卻少得可憐,有專家稱每年上千億元的稅收白白流失了。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之所以產生這種情形,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相關制度缺乏。因為我們的藝術品交易基本上是現金交易,而且是私下交易,因此稅收很難監管。
一般來說,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之后,知識的制度向來是滯后的,而最滯后的莫過于藝術制度。比如畫廊制度、拍賣制度、批評制度,再比如藝術家的分配制度、藝術作品的等第制度(品評),等等。藝術家和藝術品一旦進入市場,那就成為一種“生意”。人們之所以要選擇藝術這一行,除了藝術本身的原因外,還因為當今藝術是個暴利的行業,它可以吸引人來經營。
藝術交易稅收流失大?
雖然市場好不代表這個市場里的所買賣的東西就好,也不代表這個市場有持續性的可能性;但是,這市場好的中間有一種隱含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在市場上經營的藝術品,其實不具有真正的藝術的價值,卻可以賺錢。好賣的東西,并不代表它好,而在于它有市場。此外,很多做生意的人(包括藝術家本人),把做藝術品買賣本身作為一種藝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江湖”。這樣一來,造成一種不正常的藝術市場和收藏現象,有些藝術家和他們的藝術品形成畸高價格,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知道,藝術品市場有幾大塊,它包括工藝品(紫砂、瓷器、玉石等)、古玩(青銅、玉器、古陶瓷等)、繪畫(古今中國名人字畫、現當代中外油畫等)。就中國書畫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事書畫藝術的畫家有千萬之眾,而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國畫院、書畫院、研究院、美術館,及各級文聯美協,各大美院以及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學院、藝術學院等,聚集了幾萬“書畫精英”。而這些體制內(“吃皇糧”)的“藝術精英”,往往是書畫作品的最大賣家,作品的價格也最高。他們平常沒有嚴格的上下班制度,有的則是充裕的畫畫(創作)和賣畫(包括辦展、宣傳、炒作)時間。這些“吃皇糧”的隊伍中,他們的作品市場價一般都1平方尺過萬元,有些則高達二三萬元、五六萬元,還有的可達10萬元20萬元,甚至更高。這就意味著他們一張畫(一張4尺宣紙8平方尺)可以賣到8到1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業內人士透露,在這些機構中的書畫家,“年產值”(賣畫)百萬到200萬元的屬“小兒科”(約有5萬到10萬人),1000萬元以上的畫家大有人在(大概5000到1萬人),有些畫家年收入甚至高達二三千萬元、五六千萬元。我們就此初步估算,每年中國書畫的交易量,光這些官方機構的畫家就要過千億元,加上其他非官方機構,以及其他藝術門類,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根據我國的稅收政策,書畫創作費(即稿費,指為某單位創作所付的費用)稅收是20%,而賣字畫或其他藝術品的收入達到一定的額,稅收一般在35%—40%,但這些交易很少交稅。每年幾千億元的成交量,就意味著白白流失了近千億元的國家稅收。
藝術市場如何健康發展?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狀況,其一是沒有一個正常合理的收藏和經營機制,其二是國家對文化藝術這個東西,一般采取的是寬容的態度。也正因為藝術品沒有像其他商品一樣有一個正常的生產和流通機制,其中間環節的稅收也無形地流失了。
因此,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藝術品流通機制迫在眉睫,也只有在一個良好的機制下,我們的藝術品和藝術家,才能真正得到正常有效的發展,才能杜絕造假、杜絕混亂,完成利國利民的稅收。要不然,對于我們的藝術市場和藝術的發展,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都不會做到健康發展。
美國的藝術,后來之所以出現像摩馬這樣好的博物館,出現影響世界的藝術制度,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師,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世界藝術大師都出現在美國,很多歐洲的藝術家,藝術價值比他們好,但都不如同時代的美國藝術家有影響,就是因為,美國有一個好的藝術制度。他們其實并沒有什么都去做。也因此,世界藝術的中心,從巴黎移到了紐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