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粉彩鏤雕團螭紋轉心瓶
香港佳士得將于2011年6月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專場,并隆重推出乾隆時期(1736-1795)一尊清乾隆粉彩鏤雕團螭紋“時時報喜”轉心瓶(估價待詢)。這保存完好的轉心瓶外部呈鏤空狀,內部彩繪意喻幸福、長壽及富貴,工巧絕倫,洵為乾隆御窯的圭臬之作。此轉心瓶的成品率極低,加上其生產似乎僅限于乾隆一朝,所以傳世轉心瓶寥寥可數,洵為意料中事,因而香港佳士得春拍此次為藏家提供的機會實屬終生難求。盡管該時期御制瓷器的精巧工藝普遍受到尊崇,但該轉心瓶之作所需的鬼斧神工仍然讓人為之驚嘆。此瓶工藝俱佳,堪稱為酌古沿今的精絕之作。佳士得呈獻的這件絕世佳品,實在是拍賣市場上難得一見。
技術精湛 - 精絕之作
本拍品的頸部與瓶內的套瓶相連,可在鏤空外瓶、底座及足部合成的瓶軸轉動,外瓶底有雞心槽與雞心紐,相合為內瓶轉動的軸心,其燒造難度和工藝水平非常高。轉心瓶的各個組件在燒造時不可變形,窯燒時的收縮比例亦須相若,而且旋轉部位在組裝前后不得與其他部份黏接。對于一次燒成的轉心瓶來說,該等要求已殊難達到;而本拍品通飾琺瑯彩,這意味著它們皆以低溫二次窯燒而成,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本拍品的作者卻繼續向難度挑戰,他在外瓶鏤雕多個玲瓏剔透的開光,套瓶內紋飾昭然洞見。此外,外瓶的鏤空團螭龍紋在構圖上亦須力求平衡,以免瓶身在燒造過程中變形塌陷。
皇家御制極品
本拍品的旋轉內瓶繪有畫琺瑯圖案,其畫工精細嫻熟,飽含吉祥寓意。此器的裝飾主題為十二喜鵲。喜鵲象征“喜事臨門”,喜鵲十二只則寓“時時報喜”,皆因中國自古用十二時辰計時,每個時辰等于西方的兩小時。除喜鵲之外,紋飾中尚有松石、佛手和靈芝。松樹既象征志高德劭,也代表長壽,奇石亦然。靈芝又名仙草,同樣是長壽之征,佛手則蘊福壽吉祥之意。因此,此類題材兼具時時報喜、萬壽無疆的祝愿。頗堪玩味的是,這一吉祥愿望竟出現在可轉動的內瓶之上。換言之,惟有細心把玩此瓶者,方能窺見其“秘而不宣”的含意,或暗示所有吉祥寓意僅為祈祝器物主人。相對而言,外瓶紋飾的用意更昭然若揭。瓶足與頸均飾粉紅地,而鏤空團螭龍紋之間則襯以黃地,色地上滿繪曼妙秀麗的纏枝芙蓉,此花又名木芙蓉,喻富貴榮華。
此器釉色鮮艷華麗,設計別致奇巧,紋飾吉祥,工藝水平高超 ,匠心獨運。頸部轉動時,內瓶上的喜鵲像影畫戲般展現眼前,生動活潑,明暗互襯,別具情趣,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