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交所的出現,放大了藝術品的金融投資產品屬性

在書畫市場,范曾的作品《老子出關》頗具爭議 CFP供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演欽
4月22日,著名畫家范曾訴郭慶祥、謝春彥和某報損毀名譽案在昌平法院公開審理,涉案賠償高達520萬元!該案仍在審理中。官司緣起兩篇文章,卻惹得畫界再起波瀾。
如今,藝術市場風生水起,是藝術之福,也是藝術之痛:有畫家和相關人員藉此得以改善生活,升華藝術人生;但也有畫家以及其他畫壇中人迷失方向,再無藝術追求,甚至本已不學無術,如今偏偏無術不學……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多位圈內人士,他們紛紛痛陳:畫壇忽悠無孔不入,人民群眾需要擦亮眼睛。
先求再賣
核對一下電話號碼,之前那位顧客跟信息里的畫廊,其實就是同一個主體
先看看畫壇中人的市場意識。
中國藝術投資協會名譽副會長、聞韶軒主羅淵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
2004年,兩位女士 在廣州海珠區布藝 城開了個小小的聞韶軒加盟店。一天,有顧客來電 要找Y畫家一幅六尺宣寫意畫,說是中央某首長看中,特意點名要的,價錢五萬元。Y畫家的工筆很有名,首長偏要寫意,“也算別有慧眼 ”。接著,畫廊本部又接到一個電話,要找一幅Y畫家的六尺宣寫意畫,也是說中央首長點名要的。Y畫家寫意估計兩萬元也能拿到,豈不大有賺頭?工作人員開始打電話找,有四尺宣的,有三尺宣的,有四尺斗方的,偏沒有六尺的。
兩天后,那位顧客又打電話來追,說北京方面要得急,可以加價到八萬。肥肉當前,畫廊直接找到畫家,沒想到對方不畫。
就在這時,顧客又來追畫,還表示愿意再加價!
畫廊遂加大 打撈的廣度和深度,果然找到了一幅六尺寫意。可當畫廊約那位顧客來看畫時,對方卻不急了,說自己忙;畫廊提出用電子郵件將數碼照片 發給對方先睹為快,回答是沒有郵箱;用特快專遞把照片寄過去先看看?過了兩天,對方終于把地址告訴畫廊。工作人員只覺得地址很眼熟,好像看過廣告資料,也是做畫的地方。
兩三天過去了,作品照片的事沒有回音。這時,聞韶軒工作人員的手機突然收到信息,說某某畫廊專營Y畫家的畫,尤其是其寫意畫,保證貨源 充足。
核對一下電話號碼,之前那位顧客跟信息里的畫廊,其實就是同一個主體……
哄抬價格
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作品在被估價數百萬元等額拆分推出上市后,很快便被爆炒至過億元的價格
古代畫家賣畫明碼標價,那叫“潤格”。現在畫家也是如此,只不過“潤格”成了“藝術指數”,主要是通過拍賣 會交易錄得。但有些畫家為了抬高指數,不惜在拍賣市場上自賣自買。
小佑軒畫廊的劉志強說,有的畫家送畫去拍賣,然后自己或找個托買回來,已成為人盡皆知的秘密。而只要有傭金,有的拍賣公司也十分樂意配合。甚至有的拍賣公司收取的并非傭金,而是之前說好的數萬元價錢———因為有的畫家把自己的作品價格哄抬到幾百上千萬,這樣的話,收取傭金對畫家來說成本也太大了。
至于是否真的成交了,沒有人去追究。對藝術品市場價格的爆炒哄抬,似乎也沒有監督。
藝術品收藏,其功能已經從修身養性、傳家聚氣之外,派生出了另外一大屬性:金融投資產品。
如今,藝術品的金融投資產品屬性正在被放大,甚至有特殊部門以特殊理由參與進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其作品在被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估價數百萬元等額拆分推出上市后,很快便被爆炒至過億元的價格……這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
中國美協副主席許欽松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通過金融渠道,藝術品得到了更大范圍的關注和重視,這是好事;但藝術品盡管可以有其他屬性,但根本屬性還是藝術,“這(爆炒事件)說明我們的藝術品市場還很不成熟”。
頭銜經濟
2008年底,周國城當選新一屆廣州美協主席。甫一上任,就傳出“周國城作品價格必將暴漲”的傳聞
在廣州一幢老廠房里,有一間“五行畫院”,面積不大,只有600多平方米;畫家不多,只有9位。但這里也許是院長最多的畫院,一共9位,而且都是不帶“副”的。
該畫院院長之一、中國美協會員劉詩東說,畫院租金、裝修實行AA制,畫院實行執行院長輪值制。AA制和輪值制的目的,是讓每位畫家都是主人,都是董事、負責人。
此事存有爭議。有人認為,人人封院長,無非是意欲抬高身價以求賣價“合理”上漲而已。在中國畫壇,身價往往與身份息息相關。2008年底,周國城當選新一屆廣州美協主席。甫一上任,就傳出“周國城作品價格必將暴漲”的傳聞。對此周國城說,這些現象的確反映了現在的收藏群體還有待進一步成熟,只有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藝術價值而不是名氣和頭銜,藝術和市場的結合才能越來越完美和良性。
目前,藝術和市場的結合似乎沒有完美和更良性起來,相反,現在大家對各種能夠提高身價的位置和頭銜如團體主席、副主席乃至理事,畫院院長、副院長等的爭奪并沒有降溫 的跡象。有些組織的領導頭銜其認知度和含金量之高,從這個事例中可見一斑:2009年的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宣傳冊上,“美協領導”赫然被列為“政要”。
傍棵大樹
啟功大名鼎鼎,無需多說,而這個“某某”,大家卻是聞所未聞,并稱純屬自己制造和宣傳
美協主席只有一個,公立畫院院長也只有一個。更多的人,將抬高身價的目光投向了其他地方:大款、大官、名人 。
某著名美術評論家講述了這么一樁故事:1992年,一位畫商走進一位藝術家的工作室,驚奇地發現眼前堆積了那么多的精彩之作,心中竊喜,卻故意面無表情。藝術家則誠惶誠恐盯著畫商的一舉一動,生怕這位財神擦肩而過。最后,在藝術家千恩萬謝下,畫商以難以置信的低價 把其作品全部搬走。“請讀者相信,這不是虛構,這位藝術家現在已是公認的大腕,作品早就成了市場的搶手貨,價格之高令人咋舌。”這位評論家強調。
傍大官和傍名人,則頗有狐假虎威之嫌。中國繪畫史上,兩人并稱或多人并稱是常事也是美談,如五代的“董(董源)、巨(巨然)”,明代的“青藤(徐渭)、白陽(陳淳)”,清代的揚州八怪,近代的“北有齊白石,南有黃賓虹”。因為其藝術水平接近,并稱起來朗朗上口,故易于流傳,影響廣泛。如今,類似的并稱也偶見媒體以及其他場合,只不過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如“北有啟功,南有某某”之類。啟功大名鼎鼎,無須多說,而這個“某某”,大家卻是聞所未聞。這樣的并稱純屬“某某”自己制造和宣傳,雖然往往成為圈內笑柄,卻頗能迷惑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陳履生4月22日在微博(http://weibo.com)回答網友提問時說:“畫家還是要把畫畫好,畫不好畫,再怎么炒作也沒有用,因為歷史會淘汰當今現實中的污穢,而現實會拂去歷史的塵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