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現場
民生銀行資助炎黃藝術館舉辦的“新中國美術經典—再現收租院大型雕塑展”今天推出第五場學術講座“新中國雕塑巡禮1949-1978”。 主講人殷雙喜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副主編。作為中國現當代藝術領域重要的學者,殷雙喜對于20世紀中國雕塑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該專題講座以《收租院》為切入點,向受眾介紹新中國雕塑1949年至1978年期間的發展過程和脈絡。
殷雙喜認為20世紀的中國雕塑藝術有三個重要的來源。20世紀初期,大量留法學生將西方雕塑藝術帶回中國,促進中國雕塑藝術的變革,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部分留日學生回國也對中國雕塑產生影響;建國以后,中國雕塑則主要受到蘇聯方面的影響。蘇聯方面派出專家,為新中國培養出一批杰出的雕塑藝術家。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的雕塑藝術開始民族化的探索,《收租院》則是蘇式雕塑與民族化風格結合的代表作品。
殷雙喜表示,1949年至1978年的中國雕塑,總體呈現出幾個特點。雕塑風格和技巧方面受蘇聯影響較深,并作出了一些雕塑民族化的努力;表現題材和內容上,以教育人民,突出階級斗爭,體現國家意志為主;雕塑類型上,則以城市大型雕塑為代表。殷雙喜同時指出,雕塑作為美術領域的“重工業”,在這一段時期內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為具有紀念性的公共藝術作品。這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一個高潮。
在介紹新中國雕塑史的過程中,殷雙喜展示了大量的作品和現場圖片。現場聽眾通過觀看圖片,對于這段雕塑歷史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豐富了相關的美術史知識。聽眾表示,這種類型的學術講座具有很好的藝術普及作用。通過學者講述歷史的演變過程,他們對于《收租院》藝術價值的認識會更加清晰。炎黃藝術館“再現收租院—新中國美術經典研究”活動,接下來還有三場藝術講座。《收租院》的藝術價值,隨著學術講座的深入進行,將會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內容。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