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關偉

藝術家關偉作品
花一個月的時間,創作一幅將近500平米的大型壁畫,僅僅展出一個半月,就要把它們全部銷毀,聽起來這簡直是瘋子的行為。來自澳大利亞的華裔藝術家關偉將在OCT當代藝術中心開幕的個展,正是這么干的。
由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主辦、黃專策劃的“魔咒——關偉 2011 OCAT個展”,將于2011年4月30日至6月15日在OCT當代藝術中心展出。在展覽開幕前一個月,關偉已經悄然抵達深圳,開始了他的現場創作。
一次性的大型“壁畫”
展覽開幕前一周,記者走進OCT當代藝術中心展廳時,關偉的創作已經接近尾聲。展覽空間被設計為三個循環的圈:第一圈是在展廳內的四面主墻上,呈現宇宙星空、古老的創世傳說,神秘的星系與星座。第二圈是畫在展廳中四塊圓形墻的外墻壁上,呈現的是陸地、海洋、島嶼和神秘的動植物和船以及船上的人們,他們在充滿迷惑和恐懼之中尋找著家園。第三圈在四塊圓形墻的內墻上,表現的是神秘的符咒,包括古老的符、卦、脈象、DNA密碼、咒語等人類創造的各種心靈感知符號。
“進度比我想像中快,這要感謝主辦方的配合和深圳熱情的志愿者。”關偉輕輕地松了口氣。這兩天,除了關偉和他的團隊中四位助理,每天都有深圳學設計和藝術的志愿者來到這里,加入創作中,這讓關偉原來預計的創作時間大大縮短。
盡管這不是關偉第一次進行這樣的現場創作,卻是他創作過的面積最大的一個現場作品,四面墻壁加上中間的兩面圍合,有近500平米的面積,要把這些全部用壁畫填滿,關偉原來預計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其實,為了這次展覽,關偉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準備,購買材料和構思創作,他甚至畫了厚厚的一本圖紙,助理和志愿者們就是根據圖紙完成畫面的。
現在,作品的視覺效果已經初步呈現,鋪天蓋地的星空與星座、宇宙洪荒時代的傳說與神話,的確帶來了魔咒一般的奇幻效果。不過,這一個月日夜趕工的作品,竟然像廉價的紙杯一樣,是一次性用品——它們將在展覽結束之后全部被銷毀。
用煙頭當畫筆
這不是關偉第一次干這樣瘋狂的事情,事實上,這種獨特的藝術創作方法已經成為關偉的標志。在澳洲,在德國,在古巴,在中國上海,關偉都曾用“壁畫”呈現他的奇思妙想,然后再在觀眾惋惜的目光中,用涂料把墻壁恢復成原狀。當然,藝術家會用影像和文字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
在關偉看來,觀看和制作都是作品的一部分,這不是一幅壁畫,而是一個跨空間和跨時間的行為作品。
關偉是最重要的華裔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家之一,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參與中國現代主義藝術運動,80年代末移居澳大利亞,曾代表澳大利亞或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多次參加亞太三年展和上海雙年展等重大國際展事。
2003年,關偉受一位德國策展人之邀,參加了在漢堡美術館舉行的一次澳德藝術交流展。在談到拿什么作品參展的時候,策展人給關偉提供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展出他以前創作的經典作品,另一個是給關偉一個小展廳,讓他在里面自由創作。關偉對第二種方案更感興趣,他用7天的時間,畫滿小展廳的四壁,那是他第一次用現場創作的方式參與展覽。
很多人認為,這些美輪美奐的壁畫僅展覽一個多月就要消失,實在是太可惜了,但在關偉看來,他更注重的是觀念,壁畫只是作品的一部分。
其實,這種創作方法最大的難點在于時間。美術館的檔期都排得很滿,兩個展覽之間留下的布展時間往往只有一到兩周,而這正是留給關偉的創作時間。為了加快進度,關偉想出了不少辦法,比如,他不只使用普通的油畫筆作畫,甚至還使用過濾嘴煙頭,因為他發現,用煙頭畫線條,又快又均勻,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非商業性的作品最自由
在藝術家普遍追求作品傳世和永恒的時候,為什么關偉要反其道而行、創作這樣一次性的作品呢?
2008年,關偉回到闊別近20年的祖國,開始中澳之間兩地游走的生活。他發現,在今天的中國,物質欲望對人的影響很大。對于藝術,媒體上更多報道的是哪個人的畫又拍賣了多少錢,這讓他更傾向于創作一些非商業性的作品。
“藝術家創作的時候,如果總是想到這個作品是要賣的,就會不自覺地受到觀眾和藏家口味的影響。如果一開始創作的作品就不準備進入市場,就可以更自由地發揮藝術家的想法。”關偉說。
第二個原因是關偉對視覺效果的追求。遠赴澳洲之后,關偉創作的作品尺寸越來越大,他很喜歡這樣具有震撼力的表達。而在墻壁上作畫,更讓他感到揮灑自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