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具份量之近代國畫專場,見證張大千與藏家四十多年之深厚情誼

張大千 《峨嵋積雪》估價:700-900萬港元

張大千《嘉耦圖》估價:1500-2000萬港元
香港,2011年4 月20日 香港蘇富比宣布,將于5月31 日舉行'梅云堂藏張大千畫'專場拍賣,推出25 幀張大千重要畫作,拍賣總估價逾1 億3,000 萬港元。'梅云堂'乃迄今最完整、質(zhì)素最高的張大千畫作私人珍藏,舉世無匹,由高嶺梅、詹云白伉儷自四十年代精心搜集而得。'梅云堂'之藏品不單盛載著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記錄了大千藝術(shù)歷程發(fā)展之跡,更見證畫家與高氏伉儷四十載的友誼情緣。這次拍賣之25 幀作品均首現(xiàn)于拍場,范圍涵蓋了四十至六十年代不同題材、不同風(fēng)格之杰作,從工筆、寫意,以至潑彩潑墨俱備,可謂琳瑯滿目,精彩紛陳,實為拍賣史上最具份量之近代國畫專場。

張大千《多子圖》估價1500-2000萬港元
高嶺梅、詹云白伉儷與張大千初相識于成都,訂交自1944 年初。高嶺梅自三十年代在中國開創(chuàng)攝影事業(yè),與大千于畫藝影藝各有所長,自亦惺惺相惜。高氏傾慕大千的畫藝,'梅云堂'之藏品中故不乏高嶺梅斥重資得于大千個展之作品;同時,大千亦屢以精心佳作酬答知音,饋送高氏伉儷二人之杰構(gòu)—— 如賀歲及賀壽之禮、寫景紀(jì)游之作,以及特別為傳授高氏夫婦子女畫藝的畫譜,實不勝枚舉,見證大千與高氏伉儷這段人所樂道之藝壇情誼。
'梅云堂'藏品曾先后于世界各地展覽中亮相,包括1962 年香港大會堂美術(shù)博物館開幕志慶、1993 年由梅云堂與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合辦的‘梅云堂藏張大千畫’展覽、1995 年東京松濤美術(shù)館'梅云堂藏張大千畫'展覽等。藏品自1997 年在新加坡美術(shù)館展覽后,再未公開展出;現(xiàn)委托香港蘇富比拍賣,十六年后再度公開亮相,故這專場實為搜集大千杰作的收藏家不容錯過之良機(jī)。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表示:"張大千畫藝卓絕,聞名中外,其作品早已廣為世界各地之博物館及私人所收藏,但不少代表性精品,仍珍藏于至親好友之手,『梅云堂』所藏乃當(dāng)中之最。蘇富比非常榮幸受『梅云堂』委托推出這項專輯,把這個當(dāng)今最為完整、質(zhì)量最精的張大千畫作私人珍藏首度呈獻(xiàn)于拍場,讓各地藏家盡覽大千書畫藝術(shù)的廣度與深度。
這次拍賣的25 幀作品,各具特色;然而'梅云堂'藏品最為珍貴之處,乃屬畫家與藏家之間數(shù)十載的厚重情誼。大千對高氏夫婦的點(diǎn)點(diǎn)真摯心意融于筆墨之間,使每件作品更添意義,別具收藏價值。
大千先生1950 年到印度考察當(dāng)?shù)胤鸾趟囆g(shù),親身體驗此異域風(fēng)情,遂引此入畫。目前最早見諸其筆下者,應(yīng)是1950年「春孟」在阿堅達(dá)(Ajanta)所寫。

張大千 《天竺覆斗牛》 估價100-150萬港元
圖中白牛俯伏草叢,傍依清溪涓流,一片清幽,正是畫家借此以寄逭暑納涼之意。他筆下的覆斗牛,頭部狹長,額寬而特出,耳長大,雙角高翹,背部隆起如駝峰尤見明顯,足證他觀察入微,寫來形格神情逼肖,具解牛之妙!
本幅寫于1952 年夏,應(yīng)在大千先生暫移香江時,為摯交高嶺梅四十整壽而寫。高氏肖牛,且覆斗牛乃神圣之物,故取印度親睹之物入畫,代華封三祝之意!
畫中白牛側(cè)臥,曲腿翹首、體格健壯,神氣昂揚(yáng);桃樹枝干橫伸,枝葉交錯而滿綴嫣紅,燦若艷霞,輔以綠茵細(xì)嫩,鋪蓋溪畔,其色清麗,在熱鬧中自生野逸之趣,雖扇面方寸天地,仍不掩畫家經(jīng)營之細(xì)意用心。

張大千 《松聲雷鳴》估價:250-300萬港元
《松聲雷鳴》中只見大片潑墨,其上松枝數(shù)莖,則為粗筆焦墨,頗有風(fēng)馳電疾之勢。大千世丈與家父母及其他友人游日本名勝天橋立遇雨。一眾既返旅舍,大千世丈興之所至,未及更換濡濕的衣履,立即作畫題詩。真摯的感受,付于淋漓的墨韻,令觀者分享其冒雨沖風(fēng)松間吟嘯的豪情勝慨。 ──摘錄自高美慶撰《梅云堂藏張大千畫概說。
1962 年春,大千先生結(jié)束巴黎之行,轉(zhuǎn)赴日本,寓偕樂園,與當(dāng)?shù)赜讶吮橛螙|瀛勝景。農(nóng)歷春分日,應(yīng)老友莊禹靈邀約,往游‘三絕景’,即宮島、松島及天橋立。
天橋立乃砂石積累而成的長堤岸,橫貫海中,上植蒼松,游人從西北的山上俯首胯下視之,若長虹貫天,自海中上伸入天際的長橋,故得此稱。
先生甚好此景,有詩詠之。游畢下山時遇雨,狼狽不已,遂口占七絶一首以紀(jì),日后屢書之贈友。詩中首兩首屢有更動,原句為‘不辨風(fēng)聲與水聲,冷然挾我逐風(fēng)行’有改曰“知是松聲是水聲,冷然身似踏空行”又“不是松聲是水聲,老夫身似御風(fēng)行。”本幅寫于游畢返偕樂園時,屬較早之版本,無論“風(fēng)聲松聲”又或“水聲”,都是畫家興盡而作,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取“天橋立”入畫者,多以此景之地貌特點(diǎn)為圖,如本幅截取堤上松林一角,恐屬僅見。
注: 以上價格均不含買家傭金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