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發展至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諸人后,似乎再難有指標性的高峰,此瓶頸的突破以江蘇人吳冠中首開先河,然后繼者寥乏,于是乎國畫界進入了一個標準紛立紛爭的時代,傳統水墨面臨困境,在這個極需統一創新大識來承前啟后的爆發之際,“許氏水墨抽象藝術”的崛起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模式典范。
“許氏水墨抽象藝術”的創立者為蜀人許燎源,現年46歲,是著名的設計藝術家、當代雕塑家、現代意識流書畫家,他被中國文化部編定為影響中國的100位藝術大家之一,是享有世界級聲譽的美術家。其藝術涉獵廣泛,幾乎包含了所有的視覺藝術門類,并在當代繪畫領域潛心探索,他的筆墨語言以嶄新的圖式詮釋出當代水墨藝術的里程碑。
許先生對中國藝術精神體悟很深,傳統文房的紙、筆、墨、硯不作改變,中國畫的線韻、墨彩、印趣無所偏離,其構成中有書法意味、其畫感中有文人才情、其筆墨中有山水詩意。畫家在廣泛吸取傳統筆墨精華的同時,大膽嘗試對舊有藝術模式的去蕪存精,摒棄了對自然形態的簡單摹寫和一成不變的傳統國畫構成元素,使山水意動、花鳥心飛。他在創作中始終成幻覺狀態,心靈冥想之下,幻筆迭出、幻象疊加,畫作中蘊涵了東方神秘與佛覺禪思,他將天地時空,世間萬象和宗教感悟織入墨彩線韻之中,并隨潛意識自由流淌,在澄明了悟的釋然間憑心造畫,用繁復交織的點與線抽象出偈語般玄之又玄、撲朔迷離的墨韻,其精神跡化、其筆意神游、其畫感幻彩,給人以幻象無形的怡然感覺,有道是:“心源織幻,妙造無形”。
畫家放飛心靈暢想,于創作中進入物我兩忘、物我歸一的逍游境界,讓筆觸流暢地舞動起來,以心造形、以形塑韻、以韻幻象,沒有具體的景象、物象、人像,只有飄逸靈動的線條、充滿設計靈感的筆畫、韻彩紛呈的墨點,它們密集交織、相互穿插,筆墨放肆卻又井然有序,此種織墨極具象形的符號化特征,組成了看似隨意卻又意趣生動的畫面,這激情流淌的審美體驗帶給人們以超越感觀和理性的視覺享受。畫家常以書法線條入畫,并忽略了漢字的基本形態去隨心舒展,意念起時線覺不盡,在思想飛揚和潛意識指引中去聚焦情感印象,那自由的筆墨如童心燦爛,正所謂:“畫寫詩意漫彩間,墨走心田韻自來。”
“許氏水墨抽象藝術”首先肯定了以吳冠中為代表的暖抽象和以當代念珠筆墨為代表的冷抽象,采取兼容并蓄的手法,集冷暖抽象大成于一體,創造性的走了一條不偏不倚的中庸之路。同時,畫家緊隨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畫作中融入了當代藝術特征和現代科技元素,將設計、雕塑、油畫、版畫等諸領域藝術風格傾注在墨韻之中,這無不體現出他對當下藝術廣泛而深入的思考研究,以及獨立特行的身心實驗,使之大爆其冷地成為當代水墨抽象藝術前沿極地的標桿和焦點所在。
許先生藏鋒之際為畫界不曉,乃藝術設計之巨摯,然今攜數十年磨礪之功亮劍于當代畫壇,其鋒芒畢露、眾所矚目。他參加2008年加拿大當代藝術展,中國外交部將他的作品作為國禮禮贈貴賓,加拿大國家級藝術長廊還永久珍藏其畫作;四川省社科院2008年以藍皮書論證了《許燎源現象與文化產業》;四川省文化廳委托四川大學作專題學術研討《道與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發展研究》。
可以說“許氏水墨抽象藝術”是畫家對具象表達之精神內涵的實質性延伸,其繁復玄奧的抽象畫面為我們揭示了一個自我冥思禪悟狀態下的大千世界,如同娓娓道來的心象訴說,清新的詩意多維發散,象形的音樂感將藝術原始的、生態的、當下的主觀精神表現出東方神韻,借以映襯了藝術作為國人固有的對自然、對社會最直接的觀照。畫感中的深邃空間常常被交織的點線引向玄遠廣闊的思想本體,其美學理念背后則以宏大的儒道佛禪為支撐,它是一種無形的可稱之為神授的心靈意覺表現,而抽象的織墨形式成為畫家承接傳統和探索未來的關聯所在,其實質就是自我與傳統精神、與天地洪荒、與客觀現實在矛盾中尋找和諧,它們對話的結果在許燎源先生筆下幻彩變形成飄渺靈動的仙歌夢境,或許是天書神跡、或許是生命哲學、或許是時空天問、或許是宗教感悟,或兼而有之,以四個關鍵詞來解析:織墨、幻彩、象形、意覺,讀者自可心領神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