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雄才生前照(資料圖片)

《瀟湘夜雨圖》 縱45厘米,橫65厘米(1932年)

寫生畫稿·衡山福巖古寺
作為20世紀中國畫壇的巨匠,黎雄才先生憑借天才和勤奮,師承古法,成功地創造了新的中國山水畫表現模式,成就了名垂史冊的“黎家山水”。同時,黎雄才還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與關山月、楊之光等人開創的獨具特色的中國畫教學法影響深遠。然而一直以來,有論者卻簡單地把他放在嶺南畫派中進行認識、研究。針對這種狹隘的觀點,在“百年雄才——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作品暨文獻展”即將舉辦之際,我們全面透視一下“百年雄才”,以緬懷這位為新中國美術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畫大師。
專題文/圖 吳聿立
黎雄才大事年表
1910年 出生于廣東端州(今肇慶)。
1927年 由高劍父招至春睡畫院培養深造,從其學習繪畫。
1931年 入廣州烈風美術學校習素描,創作了《山月隨人過野橋》、《竹林七賢》、《人物手卷》、《黃花崗夕照》。
1932年 由高劍父資助往日本留學,同年進入東京日本美術學校,攻讀日本畫科。是年所作《瀟湘夜雨圖》獲得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
1935年 學成回國,任教于廣州市美術專科學校。
1938年 廣州淪陷,居肇慶。
1939年 任教于肇慶第七中學。
1943年 任重慶國立藝專副教授,創作《榕湖月色》、《高枕石頭眠》。
1946年 赴甘肅敦煌臨摹古代壁畫。
1948年 返回廣州任廣州市立藝術??茖W校教授。
1949年 任教于華南文學藝術學院。
1953年 隨院系調整到武漢中南美術??茖W校,任副教授,創作《森林》、《三峽》。
1956年 《武漢防汛圖》封筆,該作贏得“防汛史詩”的高度贊譽,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58年 中南美專遷校廣州,改名廣州美術學院,創作《黃山云?!贰ⅰ饵S河之水天上來》、《白云出處從無例》。
1962年 任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副主任,創作《井岡山雙馬石哨口》等。
1965年 創作《羅崗香雪》、《無限風光在險峰》、《黃洋界》、《長征第一橋》、《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冬嶺蒼松》等作品。
1966年 創作《毛主席詞意畫——山,快馬加鞭未下鞍》、《江山無盡》、《岳麓山愛晚亭》。“文革”中,被迫停止了作畫數年。
1971年 從干校調回廣州,創作《長征第一山》。從此重拾畫筆,進入大型國畫創作的高峰期。
1976年 創作《井岡山朱砂沖哨口》。
1977年 任廣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創作《韶山朝暉》。
1978年 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兼國畫系主任,又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并自本年起連任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年中重訪敦煌莫高窟,創作《八十里長峽龍羊峽》、《輕舟已過萬重山》等。
1984年 出任廣州美術學院顧問,創作《長江三峽夔門》、《萬壑松云》、《長松飛瀑》。
1986年 創作《壯麗山河》。
1987年 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特別獎”,出席嶺南畫派紀念館奠基儀式,并任首屆紀念館館長,創作《攀登高峰》。
1988年 創作《珠江之源》、《撫仙湖畔打魚》等。
1991年 創作《坐看云起時》。
1993年 創作《萬古長青》。
1995年 開始創作《珠江長卷》。
2001年 榮獲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的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12月19日病逝于廣州。
創作:令人嘆服的《武漢防汛圖》
黎雄才先生一生勤奮多產,創作了大批令人嘆服的經典作品,如《寒夜啼猿》、《一覽眾山小》、《森林》、《武漢防汛圖》、《萬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其中1956年封筆的《武漢防汛圖》是其創作高峰的集中展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梁江認為:這張畫作如同唐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一樣,必將成為承載歷史、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傳世佳作。本月20日,這件經典作品將和羊城觀眾見面,這也是《武漢防汛圖》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來首次出館。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李勁堃表示:《武漢防汛圖》的產生,是新中國山水畫在題材表現力、技法上的綜合展示。這件經典作品的產生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高劍父先生提出了“新國畫運動”主張,要求藝術家要直面藝術,取法宋元,提出“新宋元”藝術的現實主義繪畫口號。黎雄才先生作為這次藝術思想的重要實踐者,早年就接受了老師高劍父的影響,又受過嚴格的傳統宋元繪畫及西洋素描培訓,后赴日留學。留日期間,他受到山水大家橫山大觀等的影響,接受了當時日本藝術教育中的博物學課程?;貒螅媒吣甑臅r間在西北多次旅行寫生及舉辦抗日救亡展覽,創作了大量深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寫生作品。解放后,面對新中國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面對黨領導人民興修水利、防洪搶險的勞動場面,他萌發了巨大的創作激情。據當時在中南美專學習的陳金章先生回憶:“黎雄才先生在一個多月內,騎著自行車奔走在防洪大堤上,每天忘我地畫速寫和在長卷里畫構圖……”
“整理黎先生的速寫稿及手卷的草圖及手卷時我們發現,他一天最多畫五六張水墨速寫,兩三卷一米多的手卷草圖,加上手卷整稿,可見當時他的寫生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李勁堃說?!段錆h防汛圖》一經問世,即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肯定。顯然,多年的積累使黎雄才先生表現這類題材得心應手。其學術難度成為新中國國畫的新表現技巧,同時也間接反映了嶺南畫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學術主張、藝術主張所具有的前瞻性。
《武漢防汛圖》既是黎雄才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又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藝術創作態度。
育人:新中國杰出的美術教育家
黎雄才先生不僅用畫筆開創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新格局,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與關山月、楊之光等人在廣州美院開創的中國畫教學法獨具特色,影響廣泛;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他培養了陳金章、李國華、梁實雄、林風俗等一大批優秀藝術家。談到黎雄才先生的教學,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黎家山水”的繼承人陳金章教授感慨頗豐。
黎雄才先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他不僅要求學生要重視基礎、循序漸進,而且對學生非常負責任。 “我一直是黎老師的助手。記得教第一幅石的入手法時,黎老師就畫了6塊石頭,非常仔細,反復琢磨才滿意。我當時疑惑地問他為什么這么認真地畫石頭?他告訴我,畫畫一定要準,每一處敗筆都可能影響成千上萬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誤人子弟。”陳金章感慨地說,“這種對待教學認真負責的態度實為罕見,這樣的老師在全國教師隊伍中也是鳳毛麟角,這句話更是影響了我一輩子,時刻警示我教學不能馬馬虎虎,不能隨意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
黎雄才先生不僅在藝術創作中實踐、提升嶺南畫派“對景寫生”的藝術思想,而且還在教學中言傳身教,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從中受益。“黎老師常告誡我們不要畫自己沒見過的東西。”陳金章說,“為了教學,他在解放后短短數年間就畫了六百多張教材。”這些教材多為黎雄才先生的寫生稿,后來經陳金章整理并精選其中三百余幅,取名《黎雄才山水畫譜》,于1981年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分上、中、下三冊出版:上篇為樹木,全面概括了畫樹的基本技法和規律;中篇為山石,介紹各種山石的表現手法和古代各家各派的皴法;下篇為流水、煙云、寫生諸圖?!独栊鄄派剿嬜V》是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經典教材,一面世便被搶購一空,它和《黎雄才畫選》一并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中國畫的最大特色是通過筆墨表達物象,抒發畫家的情懷。教師如果不在課堂上親自動手,學生用筆時往往會感到迷茫。“因此,黎老師每次上臨摹課,都現場臨摹,示范給學生看,然后學生再臨摹,長期如此。”陳金章說,“那時的交通、信息沒有現在發達,原作無法看到,專業雜志也少,學生臨摹全憑一本《故宮周刊》,而畫刊上的圖案又比較模糊。黎老師上課時先臨一遍,把畫冊上的死畫畫活了,這樣我們就豁然開朗了,臨起來也容易了。比如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他就臨摹了一張四尺整紙的給我們示范,我后來輕松地臨摹了兩遍。”
總之,黎雄才先生教學嚴謹認真,強調基本功一定要扎實,因為不懂技法什么都是空的;要求學生用筆一定要精準,吃透表達對象,把其畫活。他曾說:“畫好一棵榕樹就可以畢業了。”這一理論雖然后來在“文革”中受到了批判,但它是黎雄才先生多年的創作體悟和教學經驗的總結,彌足珍惜。
地位:
開創20世紀
中國畫壇新格局
“黎雄才的意義,不僅在于嶺南畫派,更在于生機郁勃的20世紀中國畫壇。”梁江說, “因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在于繼承和拓展了嶺南畫派的藝術、創作了《武漢防汛圖》、《井岡山朱砂沖哨口》等標示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經典作品、以富于個性特征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山水畫的表現力和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
首先,從藝術內涵上看,黎先生畢生堅持寫生原則,把傳統的筆墨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結合起來,擺脫了舊式中國山水畫模式的束縛,堅持畫現實生活的真山真水,表達真實情懷,這一創作取向,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方氣息,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畫的繪畫語言;
其次,從筆墨技法上看,石濤早就說過“筆墨當隨時代”。黎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創造的恢弘長卷《武漢防汛圖》,使沉睡了的傳統中國畫重新煥發生機,其駕馭筆墨的能力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畫卷中的田野、樹木,還有防汛奮戰的場面,真實地刻畫了偉大的不屈的民族精神。對于20世紀中國畫壇來說,這絕對是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作品。從中我們還應該有所感悟:黎先生絕非僅僅是山水畫大師,他在人物畫方面的成就,同樣令人高山仰止;
再次,從黎先生對藝術的態度來看,可以說,在嶺南畫派畫家中,黎先生絕對是畫家氣息最濃厚的一位,為人師表,德藝雙馨,淡泊名利,通過畢生的辛勤勞動與頑強奮斗,創作了大量的藝術珍品,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畫家,為20世紀中國畫壇作出了杰出貢獻。
因此梁江表示,“簡單地把黎先生放在嶺南畫派來認識和研究,是非常不充分的,太狹窄了,必須回到中國畫的語境中,把其放到整個20世紀中國畫壇的脈絡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判別和真正認識他的藝術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