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中國美術館拉開了“50年捐贈作品大展”的序幕,展廳醒目位置擺放的是鄧拓先生于上世紀60年代捐贈的國畫精品——蘇軾的《瀟湘竹石圖》,這幅畫成為整個展覽的重頭戲。大文豪蘇軾的繪畫作品,如今傳世的僅存兩幅,《枯木怪石圖》在抗戰時流入日本,《瀟湘竹石圖》是國內孤本,彌足珍貴。
林語堂曾經評價蘇軾的畫作是中國藝術的印象派。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表示:“美術館珍藏的這幅蘇軾孤本價值連城。現在藝術品市場上,宋代書法就拍出了幾個億,如果《瀟湘竹石圖》現身拍賣行,起價就會超過4個億。”
金陵李家秘藏兩百年
這幅《瀟湘竹石圖》為絹本,縱28厘米,橫105.6厘米。畫作采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的蒼茫景色。整幅畫作以瀟湘二水的交匯點為中心,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近水與云水、蹲石與遠山、筱竹與煙樹產生強烈對比,畫面極富層次感,讓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里江山。
除了藝術上的不凡造詣,《瀟湘竹石圖》最難能可貴的,是其流傳有序的身世,畫作上包含了元明的26家,共計3000多字的題跋,這些題跋有的敘事,有的賞析,有的僅是發表贊嘆之情。近千年來,《瀟湘竹石圖》輾轉保存至今,歷代書畫鑒賞家功不可沒。
26家題跋始于元代,止于明嘉靖年間,圖卷曾秘藏于金陵李家近兩個世紀未曾流出,今天我們所知的畫作流傳歷史也是從這些題跋中所得。
元惠宗元統二年(1334年),湖南書畫收藏家楊元祥在畫作上第一個留下了題跋,十五年前,楊元祥在湘中故家見過蘇軾此畫,現在湘中故家欲將其出售,楊元祥便引薦南京人杜德甫購之,并作題記,至于湘中故家如何得之并未交代。
明洪武初年(1370年),李秉中從杜氏手中購得此卷,如獲至寶,由李秉中之子李從善重新裝裱后藏于家中,李從善從此繼承父親意愿,對此卷“珍藏愈固”。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陵李家的傳人李甲峰攜此卷來到江陽(今四川瀘州),在這里偶遇了年近七十、乞老歸故途經此處的明代文學家楊慎,席間楊慎在畫作上留下了一篇賞析的七言跋文,楊慎的墨寶對《瀟湘竹石圖》無疑增色不少,而跋文本身也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楊慎因為明代的“大禮議”事件,曾被皇帝流放三十年,就在他題東坡畫卷時,云南巡撫又奉密諭追捕他,翌年七月,楊慎死于永昌(今云南保山)。
從明洪武初年李秉中購得此畫,傳與其子從善,到嘉靖年間李甲峰時已有八代,金陵李家得此畫卷,代代相傳,視為絕世珍寶,其間近兩百年歷史,而后畫作如何流入市井,又有誰有幸見到了這幅古畫,如今我們已不得而知。
鄧拓慧眼識珠天價收購
到了近代,《瀟湘竹石圖》的私人收藏者有兩位,第一位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白堅夫從北京風雨樓古玩店中買走了蘇東坡的兩幅傳世珍品:一是《枯木怪石圖》;二是《瀟湘竹石圖》。前者是風雨樓主人從一個山東收藏者手中買來的,后者則是風雨樓的藏品。抗戰時期,白堅夫把《枯木怪石圖》賣給日本人,《瀟湘竹石圖》成為國內唯一的蘇東坡畫作。
1961年,白堅夫經濟困難,決定把《瀟湘竹石圖》賣掉。他曾專程到上海,卻沒賣出去,后來又來到北京。白堅夫把《瀟湘竹石圖》拿給他的熟人、國家文物管理局文物處處長張珩看,但是鑒定過程中有專家認定這是贗品。白堅夫一氣之下,卷起畫走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1558年,楊慎在四川瀘州(江陽)除了為《瀟湘竹石圖》題跋之外,還曾經為另一幅元人臨摹東坡壁畫的《風雨竹枝圖》題跋。兩幅畫作都下落不明,一些學者誤認為這兩幅圖卷為同一幅畫卷,否認《瀟湘竹石圖》為東坡真跡。白堅夫聽說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楊仁鎧先生在京開會便找到楊,楊仁鎧就推薦他去找鄧拓。
巧的是鄧拓也正在急急尋找這位白先生的下落。一次鄧拓從外地出差回來,榮寶齋的畫家許麟廬告訴他,前幾天一位四川來的老先生曾拿著一幅蘇東坡的手卷《瀟湘竹石圖》來榮寶齋詢問價格。由于客人要價較高,榮寶齋一時難以籌措到錢,那位客人走了。鄧拓于是拜托許麟廬打聽這位客人的去向。
《瀟湘竹石圖》在圈子內引起不小轟動,但是畫作的真偽卻一時成為難題。蘇東坡的畫跡,從來只見書載,不見畫卷。鄧拓認為,蘇氏的真跡肯定是稀世珍寶,應當弄個究竟。正在這時,畫家周懷民告訴鄧拓,他家有一本日本出版的畫冊,其中印有蘇東坡的《枯木怪石圖》,鄧拓立刻趕到周家,一邊仔細端詳這張不足一尺見方的印刷品,一邊聽周懷民介紹蘇東坡繪畫的特點。
這一天,畫家許麟廬帶白堅夫及《瀟湘竹石圖》找到鄧拓。白堅夫的歷史背景特殊,鑒于當時的特殊年代,許麟廬只介紹畫,并不介紹賣畫的主人。鄧拓鑒賞良久,才興奮地對白堅夫說:“你這幅畫我也不能辨別真偽,但它的珍貴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價值。我雖然十分喜歡,但囊中羞澀,老先生你準備要多少錢?”
白堅夫看到鄧拓對這幅畫十分看重,認為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價錢很快談妥,雙方同意作價5000元(也有說是3000元)。當時5000元不是一個小數目,鄧拓答應當即付給2000元,其余3000元三天內全部還清。為湊足這筆錢,鄧拓請來榮寶齋的經理和畫師,忍痛從個人存畫中挑選出24幅,經畫師作價,湊足了3000元。鄧拓成為《瀟湘竹石圖》的最后一位私人藏家。
捐給國家沒有任何儀式
收藏了這幅畫后,凡是可能和蘇東坡的畫有關的東西,鄧拓都進行了認真研究。為準確判斷畫作的真偽,他還請來許多畫家、書畫鑒賞家一起研究和辨別。
可能是因為樹大招風,1963年秋天,中央某部發了個通報,通報說:“鄧拓搶購爭購倒賣國家文物字畫,非法獲利幾千元。”隨即,北京市委組成調查組查處此事,所幸很快就弄清了鄧拓買畫的風波。
1964年鄧拓請許麟廬幫忙從自己收藏的古畫中精心選出包括《瀟湘竹石圖》在內的144件佳品,經過仔細斟酌,小心蓋上他的收藏印后,無償捐獻給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捐贈活動非常平靜,沒有儀式,甚至沒有一紙證書。
鄧拓捐贈的這批藏畫有手卷、有冊頁、有立軸、有中堂,都是出自名家手筆,包括徐文長、八大山人、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仇十洲的作品,件件都堪稱無價之寶。
十年浩劫之后,1984年春,國家文物局組織了謝稚柳、啟功、楊仁鎧、劉九庵、徐邦達等著名文物專家,對《瀟湘竹石圖》進行鑒定,確認鄧拓保存并捐贈的《瀟湘竹石圖》是蘇東坡的真跡。
佳音/文 摘自《文史參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