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強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藝術品市場增長潛力還非常大
匡時董事長談中國藝術市場發展大勢
新快報記者 陳煜堃
尤倫斯宣布離開中國并大量拋售藏品,不亞于這個春季中國藝術市場的一場地震。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超過了五百個億。最近世界著名藝術市場信息公司Artprice更宣布稱,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成交額到規模整體上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
然而在這風口浪尖上,中國藝術品收藏大鱷尤倫斯打包甩賣、抽身離開,讓近年來藝術品交易的異常火爆所伴隨著“存在泡沫危機”的質疑聲音愈來愈大。對此,日前接受美國網絡電視臺獨家專訪的著名拍賣公司——匡時國際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尤倫斯事件純屬杞人憂天,“中國藝術品市場增長的潛力還非常大,未來的幾年里中國藝術品的價格還會有很大的變化,而交易市場參與的人數更會呈幾何形的增加。”
市場看似“瘋狂”實則剛剛起步
從1995年國內剛開始有藝術拍賣開始,直至今日,中國藝術品市場一直伴隨著不斷的質疑聲,而在五年前出現中國藝術品一件東西成交價格過千萬元時,再到億元拍品的頻頻出現,更有不少西方藏家和媒體覺得這個市場瘋了、泡沫太大了。
對此,董國強認為事實上中國藝術品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發展的規模上還是初級階段,無論是西方的媒體,還是業內人士,并不了解其市場潛力和吸收能力到底有多大。“由于中國的企業家,他們今天資本增長的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相比西方過去的一些傳統藏家,他們的資本積累大約都是在十年前或者是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在面對今天資本速度、積累速度相對比較快的新興的這些買家面前他們不能夠和之競爭,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董國強說,“我覺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今天也僅僅是在一個起步的階段。它就好比‘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你今天認為它是天價,過五年再看今天的價格,就不會再認為這個價格是非理性的。”
“藝術股票”可行但需監管審核
眼下,藝術品投資在中國已經成為了繼股票、房地產之后,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投資途徑。最近天津文交所還把藝術品份額化,跟金融市場結合在一起,成為了藝術品交易的一種新探索和趨勢。
“作為新興投資領域,在中國不僅買得起藝術品的人動作頻密,就連買不起一張畫的人們也變著法子來集資合買,以一種把藝術品分割的形式來參與其中。”董國強說,“現在不光是天津有文交所,深圳、上海也相繼出現,要知道這在西方是沒有先例的。但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社會上熱錢比較多,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夠參與藝術品投資、分享藝術品投資的回報這個事情是可能的。”
正如董國強所說,藝術品市場的高門檻無法讓每個普通老百姓都能輕易進入,而“文交所”恰恰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參與的渠道。“關鍵在于國家的監管上怎么樣能夠有一個比較健全的法律保障,以及對具體操作人員的一些規章制度細化,這樣才能保障每一個投資者的利益不受到傷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