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將推出“中行廬藏畫專場”,包括近現代書畫名家張大千、溥心畬、吳湖帆、黃君璧、徐悲鴻創作的12件精品佳構。此12件書畫作品均為“中行廬”主人張岳軍上款,由此向世人展現張岳軍先生的翰墨情緣,亦折射其政治功勛和人格情操。“中行廬藏畫專場”是為本次春拍嘉德近現代書畫部分的重要看點之一。
張岳軍,即原國民黨元老張群(1889-1990),字岳軍,四川成都人。張岳軍先生一生從政,但身為政治家、外交家的他,在公事之余,又以“中行廬”為齋名,置身于中國書畫的鑒賞和收藏。他與水墨大師張大千的深厚情誼,更傳為美談。張岳軍與張大千因書畫結緣,性情又最相契合,同鄉同宗更增濃了感情,兩人的交往自20世紀20年代末一直維系終生。大千稱岳軍為鄉長和長兄;張岳軍則是處處呵護大千的密友和畏友,甚至,在大千逝世后,張岳軍還以95歲高齡親自為老友治喪。正因如此相知相惜,大千為兄長張岳軍賀歲、賀年、相告近況之詩、書、畫作不知凡幾。眾所皆知,大千在1967年畫《四天下屏》、1968年畫《長江萬里圖》等巨作,皆是贈送張岳軍的壽禮。
本次“中行廬藏畫”專場將奉出張大千贈予張岳軍的4幅重要畫作:取自宋人蔣捷詞意的《芭蕉櫻桃》(1939年)、仕女精品《仿錢云溪仕女》(1939年)、以臺灣“中橫”公路為題,為張岳軍八十二壽辰作潑彩山水《蒼山神木圖》(1970年),以及以張氏二人故鄉,四川峨眉山景致為題,為張岳軍九十四壽辰所作山水手卷《鐘秀毓靈圖》(1982年)。世人評大千作畫,若無因緣,雖送巨金,亦不肯下手;但若是好友,則不惜時間精力,常以超水準之杰構精品相贈。此4幅張岳軍上款作品,花卉、人物、山水、工筆、寫意一應俱全,是為張大千創作生涯極經意之作,值得諸位藏家給予格外關注。
此外,“中行廬藏畫”專場還包含“渡海三家”的最后一位——黃君璧在蜀中為張岳軍作《峨眉游僧圖》(1940年);海上名家吳湖帆致張岳軍《秋山釣艇圖》(1936年),以及格外引人關注的徐悲鴻《四喜圖》。
根據《四喜圖》幅上徐悲鴻的長題,可知此幅為1937年6月徐悲鴻贈予張岳軍,賀他得到清人石濤巨制《寫竹通景十二屏》(1693年,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件石濤巨作曾被大千老師、清道人李瑞清(1867-1920)評為“天下第一大滌子”,故可謂至寶。由于張大千素與張群、徐悲鴻二人相善,悲鴻感于書畫同道之情誼,便作《四喜圖》并題上“樂人之樂”的心情,表達出同喜之意。此外,回顧1937年6月,日軍侵華的野心已蠢蠢欲動,中國正陷入內外交熾的局面。此刻,徐悲鴻認為張岳軍在主持對日交涉時仍能“有嚴正強毅之風,使頑者廉、懦夫有立志”,所以才有這種“天假國寶,已酬其勛”的機緣。他又說這是“托付之重耶,……非常之遇也”,所以,贈《四喜圖》可能兼有欽佩、砥勵之意。
此次“中行廬藏畫專場”中的12件精品佳構,不僅向世人展現出5位近世書畫名家之絕藝,亦勾勒出張岳軍先生一生行誼,可以預期,在春季市場上將有不俗表現。
鄧靜 曹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