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收藏,最大的問題就是辨偽。都知道收藏字畫又有品位,又能升值保值,可是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人就是不敢在市場上買畫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怕“打眼”,確實如此,中國書畫的造假早就成為一個行業,無論多大的收藏家,要說自己在市場上從來沒打過眼,那只能說您還不算是一位真正的收藏家。市場上的假畫比真畫還多,早就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問題在于,許多贗品鑒別起來還是很容易的。第一是有的畫廊老板就明著告訴你,我這兒的字畫很便宜,但都是仿的。在一些小拍賣公司的專場上,多大名頭的畫都敢無底價拍,本身幾乎就明示了這些作品都是仿制的。除此之外,最不厚道的就是把假畫當真畫賣的。所以,掌握一下書畫辨偽的基本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書畫作偽是一個歷史問題
書畫作偽在中國是個歷史問題,據說早在魏晉時代就已出現。以后,隨著古玩字畫的收藏熱,作偽之風越演越烈,到今天,作偽手段開始借助高科技,作偽地區之廣,偽品之多,令人咋舌?,F在不論書畫家名頭大小,只要其作品有市場,能賣錢就有人造假,引用業內人士的話講:“只要你說得上名頭的作品就能給你造出假來。”
假畫的種類和出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書畫界行內將仿制水平較低的一類贗品稱之為行貨。除了水平較低的特點,行貨還有其突出的特點:名頭廣、數量大、成本低。成本在幾十元到兩三百元不等。通常行貨有著區域性特征,天津就是一個全國業界聞名的行貨集散地,此外,南京與安徽的仿品,北京潘家園市場里的行貨也都很有名。其中天津所造贗品對象以近現代京津畫派的畫家居多,南京地區的贗品主要集中在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等地,所仿作品以金陵畫派與浙派書畫為主。安徽仿品主要集中在黃山地區,以清代民國海派和新安畫派老畫為主,以仿舊水平高為特色。而潘家園行貨是價錢最便宜。這些各地的行貨,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最終都流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小拍賣公司和藝術品市場,最后再被買家分散到全國各地。
常見作假方式
印章作偽的現代技術
書畫作偽中做假印章通用的有兩種方法:一是電腦激光刻章,一是拍照制版刻章。電腦刻章是先將原印譜掃描到電腦上,然后通過電腦處理,將信息傳遞到激光刻章機上,最后在有機玻璃材料的章胚上刻出原印,簡稱電腦章。拍照制版刻章指的是運用印刷制版的原理,將原印譜拍照下來,然后通過特殊的化學藥劑,在銅板或鋅板上腐蝕而成,簡稱制版章。通過這兩種方法做出來的印章,在章法布局和大小尺寸上能和原章達到一致。唯有缺少原印的神韻和金石味,通俗地講就是沒有刀味,這是鑒定假印章的要點。
至于其他的一些改款、挖款、移款和裁款,這幾種書畫作假方式是古已有之的,鑒定起來就需要相對專業一些的功夫,而市場中的這些行貨,只要你對一位畫家的風格熟悉,多看畫冊,在市場上多觀察,多請教專業人士,就不會吃大虧。
歷史上著名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連乾隆皇帝也打了眼,將一幅贗品認定為真跡,而將后來見到的真跡定為偽作。
齊白石的假畫實在是太多了,從齊白石在世時,就有人仿他的畫,直到今天,還一直有人在仿。圖為仿制齊白石作品的偽作。
張大千活著的時候喜歡仿制石濤的作品,以騙過收藏家的眼睛為樂。在他身后,他又成了許多作假畫的人瞄準的對象。圖為張大千的偽作。
最常見的作假方式就是從畫家的畫冊原作臨摹。古人在臨摹一件他人的作品時,一是摹拓,即將一張薄紙用油浸過使之透明,覆蓋在原作上將輪廓描摹上,再一筆一畫地對臨;或是將原作置于眼前,另外用紙或絹一點一滴地照貓畫虎。這種方法既費時費力,又容易走樣不準確,而且一定要有原作,制作者本人還要有高超的技術?,F代社會中作假技術就有了很大進步,二十年前,作假的人熱衷于用書畫家出版的掛歷進行拷貝拓稿,后來,有了放大復印的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從畫冊中復印畫面與款識。現在有了電腦掃描,就更方便了,既省時省力,又不跑樣。電腦還能“創作”,只要將一個書畫家的作品輸入電腦,將其組合成畫面的各個元素調出來,再重新組合,就會成為一幅新的畫面。據說過去張大千先生作偽石濤作品時,就用過此法,不過他所依靠的是自己對石濤作品的熟悉和掌握的筆法技巧,而電腦只要有印刷品就行了。例如將一位書法名家的書法作品輸入電腦,通過重新組合,就不知能“創作”出多少種不同的條幅與對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