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建立在童稚啟蒙時即用毛筆的沃土里,所有識文斷字的人都會用毛筆。百年以前,毛筆字是讀書人進入社會的敲門磚和基本臉面,沒有一個字跡不堪的人能夠正常地走上仕途,而只有其中學問大寫字好的人被尊稱為書法家。人類在物質文明領域里的每次發明創造而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對精神文明領域造成一定的影響或傷害,很多東西都是雙刃劍。
時代的變遷,不以部分人的意志為轉移。鋼筆傳入中國,書法之大劫也;電腦普及全民,書法幾遭滅頂之劫也。中國書法最重要的傳承者是文化人,而如今他們大都不會用毛筆了,連鋼筆也不再用了。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董其昌、王鐸等古代大師在文化和書法上的精深造詣,今人只可望其項背,莫之能追;林散之、齊白石、于右任、郭沫若、啟功等現代書法大家也已幾成世紀絕響,能和之者寥若晨星。現在無論各種書法團體有什么名號,無論學習書法者有多少人數,無論各種展覽比賽五花八門有多么熱鬧,都只是一種群眾性地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可以豐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消磨時光,但都無力從實質上增加書法藝術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高度。
因為書法藝術從來就不僅僅是寫寫毛筆字的問題。缺乏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做堅實根底和精神內核,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書法大家和公認的學術領軍人物,這也是當代書法家普遍面臨的重大困難和發展瓶頸。僅略知一點皮毛,抄抄古人華章,寫幾句看過即忘的韻文,與真正書法家的素質相去甚遠。從某種意義上講,書法家比畫家有更高的衡量標準。“忍看西風凋碧樹,繁華落盡見清秋”,如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經典藝術存在和發展的水土已經流失一樣,無法持續蓬勃蔥郁,書法也面臨著輝煌不再、頹勢明顯的窘境。如今不僅是藝術,整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態都在相當程度上發生著變化、退化,都有生存危機。也許這符合“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的自然規律,同自然界其他物種一樣,有的會逐漸消亡,有的會發生變異,但不免使人心生悲愴,不忍面對。
我覺得,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相當長的歲月里將會繼續存在,但是書法的文化靈魂正在游離,核心精神消逝大半,常常呈現的只是一個熟悉的軀殼。書法在當代許多人手里已淪落為美術中最基礎的黑白構成的符號元素,成為了純粹的裝飾裝潢藝術,如此既失去了書法的獨立文化價值和意義,美術也并無因此而增加語匯和光彩,這恐怕不是鳳凰涅槃,而是鳳凰落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