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葉子申
最近,古玩商家們又開始發愁了。起因是,今年央視“3·15”晚會,將“文物鑒定黑幕”中“只認錢、不辨假”的文物鑒定專家曝光在陽光之下,導致國內多地收藏市場瞬間遇冷。昨日,記者走訪發現,眼下這股“寒潮”已逐漸逼近廈門市場,部分古玩商生意因此降了近五成。
商家生意降五成
老李在某古玩城做了三年瓷器、玉器生意,最近突然覺得很“冷”。“春節后一小段時間,生意還是挺好的。沒想到,央視‘3·15’晚會剛曝光文物鑒定黑幕沒多久,生意就突然少了近五成。”老李告訴記者,最近,天天都在喝西北風。
老李的遭遇,得到部分廈門古玩商人的共鳴。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以來,隨著各路資金涌入,廈門收藏市場開始逐漸回溫,去年底至春節期間,我市一些古玩城相繼傳出業務量同比大幅上升的消息。不過,這樣的回溫趨勢直到央視“3·15”晚會之后,開始重新轉冷。
“相對北京、上海等地,廈門市場的反應相對較慢,這幾天才慢慢體現出來。”某古玩城瓷器收藏專家吳先生告訴記者,在過去,廈門古玩市場曾發生過數次買賣假貨、贗品的事,原本給行業內外的印象就不怎么好,在央視曝光后,“信任度更低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廈門古玩收藏市場并未整體受影響。“做古玩生意,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真貨、好貨。”福建收藏家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有真貨、好貨的商家,生意自然好,反之,生意肯定大打折扣,“應該與央視曝光無太大關系。”
“虛火”依然旺
業界認為,廈門的收藏市場遇冷,央視的曝光實際上只是一個助推器。事實上,眼下,廈門古玩收藏市場的“虛火”依然燒得很旺。據悉,在短短一兩年內,廈門曾突然“躥出”七大古玩城,而一年后,萬年閣古玩城撐不住倒了,東鍍古玩城又玩起了“轉型”,廈門古玩收藏市場已漸露疲態。
這兩天,記者連續走訪了幾大古玩城,空蕩蕩的場地,顧客寥寥。“當然,不管怎么樣,多數商家是不愿承認自己生意不好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表面看各古玩城商鋪都是滿的,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空著養蚊子。而正因如此,不少古玩城的租金遲遲未漲,譬如東鍍古玩城,一樓的租金一直是30元/平方米,一年多來一直都是如此。
“此前,坊間曾傳出某古玩城轉讓費高達數萬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太符合事實的。”上述人士認為,部分經營情況較好的古玩城,或許會有此類情況,但經營情況較差的古玩城,也傳出此類消息,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
部分商家“薄利多銷”
盡管在多重因素下,“寒潮”正不斷逼近收藏市場,但本地的古玩商家依然有自己的方式“取暖”。據悉,如今已經有部分商家開始走起“薄利多銷”路線。
“在過去,一件藏品往往叫價很高,再討價還價,且不告知真偽,一切全憑買家眼光,即使買到真貨,里面水分依然很大。”夏商周古玩城白建群說,現在,部分商家已經轉變這種模式,“比如,一件藏品以前叫價50萬元,現在可能會先喊到5萬元,也允許討價還價,但空間相對小了。”
同時,夏商周古玩城總經理陳亞忠告訴記者,由于競爭日益激烈,除了“薄利多銷”,一些商家在銷售時,還會告知藏品詳細情況,“譬如什么年代,是古玩還是工藝品等等,逐漸讓消費者感到信息公開化、透明化。”
雖然此舉是否會令古玩商家的生意回暖,眼下暫無定論。但業界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古玩收藏市場往健康方面發展。專家認為,除了在經營上多花心思,爭取客戶外,廈門的古玩收藏市場也應當重新考慮自己的定位,走差異化經營之路,以便增強抗壓性。
(來源:廈門商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