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擅長書法和書學理論。他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倡北碑運動,對清末書風頗具影響,形成了近現代書壇碑派書法創作的主流形態,并創造了獨具風格的“康體”
戊戌變法”的倡導者康有為(1858-1927年)是著名戊戌變法運動的倡導者和發動者,也是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書法家和學者。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夏,又字長素,號更生,晚號天游化人,別署西樵山人。廣東南海人,世稱“南海先生”。清光緒進士,授工部主事。1898年領導“戊戌政變”,失敗后流亡國外,并開始周游列國,康有為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旅行家之一。近代繪畫大師吳昌碩曾給他刻一枚印章:“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康有為周游列國的經歷,拓展了他的胸襟與學識,這在近代知識分子中是屈指可數的。而在他的學生中,梁啟超、王國維、徐悲鴻、劉海粟和蕭嫻等,在學術和藝術領域內均有建樹。
回國后,康有為四處搜羅金石碑版,寫就了《廣藝舟雙楫》一書,使他在書壇上名聲大震。
此外,康有為還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他還有多部著作問世,如《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康南海先生詩集》等。
“康體”獨具風格康有為擅長書法和書學理論。他以晚清書法巨子的身份,對帖學一系作了全面否定,竭力鼓吹“尚碑”意識,造就了一代新風。
不過,有專家認為,康有為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倡北碑運動,對清末書風頗具影響,打破了幾千年來帖學一統天下的格局。另外,其對“二王”傳統帖學也構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形成了近現代書壇碑派書法創作的主流形態,并創造了獨具風格的“康體”。
“康體”的特點是魏碑隸書風格。早年他對《石門銘》和《爨龍顏》用功極深,同時參以經石峪和云峰山諸石刻,其創作時起筆無尖鋒,收處無缺筆。其撇捺舒展大度,特別是捺筆,一筆直下,勢不可擋。在筆法結體上,幾乎所有的橫畫做到了“橫平”。這種橫平豎直,常被人傾斜的結體打破,造成動勢。康有為還特別擅長書寫對聯,具有靜穆大氣的陽剛之美。
書作行情看漲由于康有為是“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發動者,又是有名的保皇派,加上他擅長書法,故其書作歷來深受藏家的青睞。民國時期,他的書作就有市場行情。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拍賣興起后,康有為的作品也走上了拍壇,且價格不低。記得1992年西安國際拍賣會上,康有為曾在西安寫下的“文章千古事,花柳一園春”的五言對聯頗為藏家看好,經過競拍,最后以1.2萬美元成交。
1994年中國嘉德曾推出康有為兩幅書法長聯,最終以22萬元成交。此后,康有為的書作紛紛在各地拍賣會上露面,加上贗品不少,導致了康有為的書作價格有較大回落。如在1996年上海朵云軒書法對聯專場拍賣會上,他的楷書“七言對聯”、行書“七言對聯”分別以0.5萬元和1.6萬元成交;1997年行書“七言對聯”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僅以0.99萬元成交。以后,康有為的作品價格有所回升,2001年他的一幅草書和一幅行書分別被上海敬華拍至2.2萬元和1.65萬元;2004年他的一冊“書法冊頁”被翰海拍至12.1萬元,同年“行書4屏”被中貿圣佳拍至26.4萬元,價格十分可觀。2005年一幅書法立軸被嘉德拍至6.71萬元。2006年一幅行書在上海崇源獲價12.1萬元。
近幾年,康有為書作屢有出色表現,2009年草書“大同書”在北京誠軒拍賣會上以156.8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書法手卷”在山東天承獲價201.6萬元。可以預料,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盤整,康有為的精品有望再度走強,并且后勁十足。畢竟他是清末民初政壇、書壇上聲名顯赫的熱門人物,因此康有為的書作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