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巍
收藏品在許多人看來具有某種特定的炫耀性,這使得人們熱衷于追求什么收藏界之“王”或者“第一人”之類的頭銜,而上海奉賢區(qū)的衛(wèi)夢強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是個喜愛秘藏“寶貝”的人。
奉賢原本是上海的郊區(qū)縣,臨江瀕海,相傳孔子弟子言偃曾來境講學而得名。世代居住于此的衛(wèi)夢強便養(yǎng)成了不事張揚的質樸個性。他1983年開始獨立經營企業(yè);1986年,創(chuàng)建的民用電器企業(yè)因適銷對路而大獲成功,奠定了持續(xù)發(fā)展的良好基礎,后期相繼成立低壓電器、健康衛(wèi)生潔具等企業(yè),現為藝博企業(y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這個喜愛秘藏“寶貝”的人,只收藏不買賣,也不向外展示,可他怎么會被收藏界所發(fā)現呢?源于三年前《新民晚報》的一篇文章而起。原來他的一個朋友看了他收藏的一件朱金木雕大佛龕后,給《新民晚報》寫了《江南第一朱金木雕大佛龕》的報道,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順藤摸瓜進行采訪,并于2007年5月連續(xù)三天播出專題節(jié)目《奉賢尋寶記》。這是罕有報道民間藏家與藏品的《國寶檔案》對收藏家衛(wèi)夢強先生及其藏品進行的尋訪報道,此節(jié)目播出后在上海引起強烈反響。實際上,衛(wèi)夢強醉心收藏是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喜歡收購玉器,后來轉收木器。為了收藏,他幾乎開車跑遍了全中國。每次他聽說有“寶貝”的消息,幾乎都是獨自一人駕車,前往目的地收寶。為此,他后來索性關閉了自己的工廠。他的收藏故事精彩而有趣,比如20年前的一天,當他聽說有一套珍貴的大屏風收藏在山西一個農民家里的消息后,就獨自帶上幾百萬現金,一個人開車前往山西。
可是,收購大屏風這一路上,老天爺并不作美,天氣一直是陰雨不斷。而且,由于交易地點在農村,他一個人開著車,好幾天都只能抱著提包睡在車里。好不容易快到目的地了,還因為路泥道滑差點兒翻車。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趟不辭辛苦的旅程總算沒白費。在一處農村院落中,衛(wèi)夢強看見了這3組36扇的大屏風。
當時,這些屏風被拆開摞好,放在一個大木箱里。交易時,屏風根本無法一扇扇取出來觀看。衛(wèi)先生只能拿出最上面的兩三扇屏風細看,他一眼就看出,這些屏風絕非等閑之物,肯定是有些年頭的寶貝。
就這樣,衛(wèi)先生拿那個裝滿錢的大提包,換回了一個滿是塵土的破舊木箱。可是他看著木箱卻格外高興,因為他自信地知道,自己淘到寶貝了!
最終,在自己的倉庫中,衛(wèi)夢強請專家?guī)兔M裝了這三組屏風。組裝好的三組屏風大氣磅礴,仔細觀看,大屏風的黑漆表面帶有明顯的“蛇腹紋”,漆質細膩平滑。黑漆之上的畫作,透露出中國明末清初獨特的人文氣息,而且畫作采用“款彩”工藝,運刀如筆、剛柔相濟,使畫作達到了錦上添花的立體效果。
三組屏風放在一起,一組屏風中的文字左側,雕刻的是當年的滿朝文官;另一屏風上則是記錄了當朝武將;中間一組屏風為山水圖畫。據專家介紹,這整整36扇的屏風,將順治年間的文武百官全部雕刻在一處,具有相當高的清史研究價值,如此巨大的屏風保存至今,更稱得上屏風中的皇皇巨制。
衛(wèi)夢強先生的收藏到底有多大的規(guī)模?不說不知道,一說真要嚇一跳。據衛(wèi)先生自己介紹,他的藏品已經近萬件,品類涉獵廣泛,包含木器系列、瓷器系列、玉器系列、佛像系列、書畫系列等等。在木器方面,衛(wèi)先生開業(yè)界之先,以屏風為主導,且多半為巨型屏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