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以來,紅木家具憑借保值升值的市場潛力,日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這紅木家具中的古舊紅木家具,由小葉紫檀等珍稀木材制成,在市場的追捧之下,價格更是扶搖直上。一些不良商人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費盡心思將新家具修舊如舊來欺騙消費者,謀取暴利。
260萬白白打了水漂
不久前,在浙江寧波就發生了這么一件事。有人花450萬元買了13件明清家具,其中11件都是新仿的,專家估價不超過190萬元,260萬元差價白白打了水漂。在寧波慈溪某鎮一家“只做外貿家具”的家具廠,記者見識到了做舊的各個環節,
先把新家具砸壞、拆卸,然后在有需要的部位敲打形成破損或缺口,接著對這些材料進行高溫烘烤使之變形、開裂,并放入冷水劇烈收縮。
然后,第二步用噴燈烤,使部分位置出現炭化。炭化顏色不真實的還需要用皮鞋油上色、拋光。家具使用久了,表面會生成一層溫潤的亮光,行話叫做“包漿”。為使新家具也有“包漿”,人為做舊一般要使用挫草打磨做出“包漿”。還有家具接觸地面的部分,把椅腳放在沙子里反復磨舊再用白醋浸泡一周,這樣家具的腿部就會很久而且泛白。
第五步是泡堿――把生石灰調成膏涂滿家具表面。澆水后生石灰會發熱,腐蝕家具表面形成滄桑感。如果要使歷史感更加明顯,還可以用高錳酸鉀刷涂;之后是染發劑等物質第二次上色、雙氧水沖洗、二次打磨。到此,家具做舊已經用去了25天左右,無論哪個方面都已經頗具古風。
最后一道工序是“美容”:把做舊過的家具放在鳥籠或者鴿籠下等潮濕處。一周后,鳥糞、蜘蛛網都有了,這會造成家具已經長久沒人使用的假象。省收藏協會副會長賀善達告訴記者,“這樣的維權十分困難,成功率很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