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冀兩地書畫家合作《艷冠群芳》)
(記者 蘇清杰 河北報道) 日前, 天津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畫藝術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陳元龍,天津美術學院教授殷金山,天津工藝美院副教授高杰,中國民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軍旅書法家趙桂中一行四人, 相約來到著名畫家黃胄、著名作家梁斌的故鄉—河北省蠡縣,與當地農民兄弟們歡聚一堂,向當地書畫愛好者獻書獻畫,傳授書畫知識,受到當地群眾和政府部門的擁戴。
陳元龍祖籍山東利津。1952年生于天津,1977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師承于著名畫家孫其峰、愛新覺羅溥佐、王麥桿、夏明遠、霍春陽諸。擅長花鳥、兼畫松鼠。近年來應邀在天津、深圳、廣州、西安、鄭州、長沙、新疆、南京等地舉辦畫展。九十年代在日本神戶展出獲“金獎”。出版《陳梅庵三代書畫集》、《陳元龍中國畫集》、技法書《學畫錦繡前程》、《陳元龍畫松鼠》等著作。其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和周鄧紀念館收藏,其業績多次收錄《當代名人書畫家大辭典》。2002年應邀赴保加利亞,土耳其舉辦畫展;2009年應邀赴泰國講學并參加藝術交流活動,其作品被當地國家美術館收藏。陳元龍現為:天津師范大學中國畫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教研室主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政協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河西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師范大學書畫學會名譽會長等。陳元龍的花鳥畫,工筆與寫意兼善,并以寫意見長,以山水筑基,其花鳥自然渾厚。由于善于處理疏密、虛實、穿插的關系,畫家既能畫小品,也能構大畫。其小品意境清新,天真發露。在大畫中,畫家尤擅老松,古拙奇崛,氣勢磅礴。大畫不難見氣勢,亦不難見渾厚,惟靈動難見,而畫家二者兼之。可以說,于氣勢和渾厚中見靈動,這構成陳元龍大幅寫意花鳥的鮮明特征。

(津冀兩地書畫家合作《歲寒三友》)
殷金山(又名金山)現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1977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同年留校任教。近30年的教學生涯,他養成了潛心讀書、精心教學、靜心作畫的習慣。在研習中國古代繪畫中 ,他領悟出作畫時的一種最佳心態“靜心”。殷金山正是持這種心態,反映在畫面上,形成一種“雅趣”的風格特征。這是“文人畫”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花鳥畫均以花草植物來抒情體現出“雅”,并以其不同生長狀態比喻人的高尚品格 ;“趣”在畫面中起到一個靈性的體現。殷金山的《雨洗涓涓凈》畫面中,徑直的竹竿、輕垂的枝葉 ,加之活潑的小鳥,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又如《香遠益清》一畫中 ,兩朵開放的紅荷亭亭玉立 ,一只蜻蜓正飛動過來 ,一朵小荷在展開的荷葉旁剛剛露角,整個畫面安寧、雅致 ,不禁使人聯想起詩人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著名詩句。殷金山近年曾作為訪問學者赴日本研究中日美術 ,在研究、觀賞日本繪畫作品時,發現其內容、畫法似曾相識,深感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的深深烙印 。他把更多的充滿中國特色的花鳥畫介紹給日本的觀眾,同時,他也靜下心來研究日本繪畫中“雅趣”的表現方法 ,他畫出的一批日本“花卉”畫,讓日本同行驚嘆不已。旅日期間他舉辦的個人畫展得到好評 。作品被國內外一些畫廊、友人收藏,藝術成就載入《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人才世紀獻辭》等 。殷金山堅持的繪畫之路,使其作品逐漸形成獨特的人文內涵,在花鳥畫的藝苑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蠡縣政協主席張如軍和津門書畫家在一起)
高杰1955年出生,1977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1985年結業于天津畫院孫克剛山水畫研究研究班,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高級研究班。現天津工藝美院副教授。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美展中展出并獲獎,《蒼茫大行》獲紀念香港回歸一周年書畫大賽銀獎另酒多幅作品參加了第十六回至二十幾回中日友好書畫聯展,其中《山居》、《飛瀑鳴春》、《漓江曉霧》分獲優秀、佳作及銀賞獎。作品均被日方收藏。個人傳略入選《天津畫家集》、《世界華人優秀作品集》、《國際書畫名家作品精選》、《中國當代名家優秀作品集》、《藝術家》、《國畫家》等多部大型專業刊物。
趙桂中1960年生于河南杞縣。畢業于天津市業余書畫學院。師從孫伯翔、寧書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評審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河東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第八、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二屆全國書法“蘭亭獎”,第三、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等,被中國書協評為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被評為天津市青年書法“十佳”、“書法創作先進個人”。其藝術事跡已被收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 [ 作為知名大學的知名教授,陳元龍、殷金山、高杰分別以山水花鳥各種筆墨形式,向當地美術愛好者傳授中國繪畫知識,軍旅書法家趙桂中與當地書法家、蠡縣政協主席張如軍等共同研習書法藝術,并相互取長補短,最后津冀兩地書畫家共同聯袂創作岀大幅國畫《艷冠群芳》, 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睛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