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將打破只收藏古代文物的慣例,收藏一批當代紫砂作品,這是每年一度的中國十大紫砂茗壺展評活動中傳出的消息,到2013年,連續十年獲獎的100把十大茗壺將與故宮所藏紫砂文物對展,然后入藏故宮博物院。
2003年至今,中國十大紫砂茗壺展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收藏》雜志聯合主辦,在5位來自故宮博物院評委的主評下,到去年已連續評出70把中國十大紫砂茗壺。 1300余名紫砂工藝師參展,其中不乏國家級和省級大師。十大茗壺展評是以博物館學的角度為標準,除了制壺工藝作為評分基礎,最重要的是看作品的文化創意、文化沉淀和各種新工藝、新材質的使用。承辦活動的上海鴻運齋主人黃棟華表示,當代紫砂作品的價值就在于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突破,能反映鮮明的時代特征,使得后人能夠通過“壺”,清晰解讀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和文化。
比如,2008年的獲獎作品,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陳洪平用寫實主義手法,將北京奧運鳥巢、水立方做成紫砂壺,當年就被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收藏。去年的獲獎作品合璧壺 (富春山居圖),巧妙地把一把壺分成兩把半圓壺,一半刻畫大陸所藏的 “剩山圖”,另一半刻畫臺灣地區所藏的“無用師卷”,兩個半圓壺合璧成一把壺,通過壺藝和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評委也對當代紫砂壺充分運用各種材質來進行裝飾,給予了高度重視,認為這是故宮藏壺中所缺的,這些作品將來可豐富故宮的收藏。故宮博物院陳麗華副院長表示,雖然故宮原則上不收藏當代作品,但收藏是有序的,不能斷代,所以現在能客觀反映新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等發展“年輪”的藝術品,只要是中國一流的,沒有理由不收藏。所以故宮前幾年就收藏了吳冠中的畫、鴻運齋的紅木鑲玉十二生肖太師椅。未來能與鴻運齋攜手舉辦一次中國十大紫砂茗壺故宮展,然后由故宮收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