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批名人信札手跡將亮相上海拍賣行藝術(shù)品春拍,而成為今年春拍的一個亮點。包括冰心、季羨林、吳冠中、王世襄和周汝昌等名人的墨寶如此集中參拍,這在上海十分罕見。名人手跡拍賣近年漸熱,人們所看重的正是短短的信札所折射出的名人內(nèi)心世界。
據(jù)了解,負(fù)責(zé)策劃操辦此事的文匯出版社,是從《文匯報》和《新民晚報》等報的老報人手里征集到珍貴拍品的。這些老報人多與文化名人交往密切,有的根本就是名人們的摯友,因此通信往來十分頻繁。而文字工作者又素有“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每每好友來信總是舍不得丟棄,這樣長久而來,老報人手里的名人信札資源便十分豐富。
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這些朋友間的通信終究談的多為瑣事,并沒有太多史料價值,但仍為研究文化名人的品格和性情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文化名人大多不是書法家,但他們的信寫得都非常工整,顯出了認(rèn)真的姿態(tài)。而且,寫信者雖然都著作等身,享有崇高的社會聲望,卻很少擺架子,信中的言語均十分謙和。
比如,此次拍品的有一封冰心老人在1990年寫給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位編輯的信。這位編輯應(yīng)是自己要出一本集子,請冰心作序,可恰巧老人身體欠佳,無能為力,便寫來一封滿含歉意的信。“我近來身體不好,好久沒替人寫序了。”冰心寫道:“最好再請別人寫。我想寫個書名,不知成不成?”隨信真的附上了老人題寫的書名。不僅給出通融的辦法,還問“成不成”,這恐怕正是一代文學(xué)大家的風(fēng)范。又如去世不久的漫畫大家華君武在1994年寫給友人的一封信里再三強(qiáng)調(diào),如若寫文章,“務(wù)請不要稱我大師”,為人十分謙遜。
不過,據(jù)記者觀察,現(xiàn)在名人手札的身價依然被嚴(yán)重低估。即便是冰心老人的手札,估價也不超過5萬元。而吳冠中一篇雜文《蝦與畫價》的手稿,估價也沒超過2萬,這與吳老動輒上千萬元的畫作形成鮮明反差。目前國內(nèi)最貴的現(xiàn)當(dāng)代名人手札,是去年嘉德所拍周作人的文稿,8余篇手稿終以358.4萬元成交。但較之熱鬧的其他拍品,仍顯低迷。由此而言,名人手札可能將是今年春拍的一大看點。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