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川立馬圖》

《天馬行空》
追求作品藝術水平好過考究“意頭”和市場喜好
在剛剛結束的安華白云春拍上,徐悲鴻《平川立馬圖》以750.4萬元成全場之冠,另一件徐悲鴻的《天馬行空》以190.4萬元成交。有新入門的收藏者提出疑問:“徐悲鴻的奔馬不是都比立馬貴嗎,《平川立馬圖》比《天馬行空》的尺寸也大不了多少啊,怎么會貴那么多?”市場中向來對名家作品的“細節”多有考究,比如認為人物正面畫勝于側面畫,奔馬好于立馬。
然而,大多數行家對這種“標準”卻不“買賬”,認為作品的藝術水平高于一切,收藏者倒不如多關注作品的題跋內容、題材、創作時期等,不要過分追求市場的喜好傾向。
文/圖 記者林琳
市場怪象:張大千正面人物畫比較貴?
“同一畫家的同題材、尺寸接近的作品,總可以找到些微不同來拉開其價格”,一名收藏多年的人士表示此為初學者要掌握的“入門訣竅”,比如徐悲鴻的奔馬通常比立馬價高一倍,橫著畫的奔馬遠不如正面或斜著跑的馬;張大千的正面人物畫比較貴,而側面背面的人物畫價格比較低;齊白石的壽桃、草蟲一定價高,有彩的畫比沒彩的受追捧。
這名收藏人士表示:“對于新手來說,掌握了這些‘定價標準’,有利于找到更有升值潛力和更容易套現的作品。”
一名畫商告訴記者,書畫市場中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與其說是“定價標準”,不如說是市場存在的共同喜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審美規律:“譬如尺寸大小適合懸掛欣賞的相對較受歡迎,畫面色調比較吉慶熱鬧的也多人喜歡,一個人物的背面肯定沒正面好看,側面的五官不如正面清晰”。
另外,有時候這種喜好也與“意頭”有關,比如作品的題跋內容類似“鵬程萬里”,買家大多數喜歡;而類似“黃昏落葉時”等字眼,就不太討人歡心了。
實質情況:立馬精品比普通奔馬受青睞
“畫面討好人,的確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但是‘能討好人’和‘是精品’是兩回事”,書畫行家郭維鴻表示,不懂行的買家往往不是先以藝術水平判斷一件作品的好壞,而是從“意頭”、市場喜好判斷,想出了很多“講究”,但實際上,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被“討好”:“就算是蒼蠅、蜘蛛這樣的題材也有行家喜歡。”
書畫行家陳憲章認為,要接受市場的確存在這樣的現狀,尤其畫商會從這些細節去考究作品的定價;但是對于真正的行家來說,判斷一件畫的首要標準就是作品的藝術水平,其他都是次要。市場人士陳俊明認為只追求市場的喜好往往不夠全面:“如果一件徐悲鴻作品既是奔馬又藝術水平很高,那當然最好,如果是普通的奔馬,那我寧愿買立馬的精品”。
比如上述出現在同場拍賣會上的兩件馬圖,除了立馬、奔馬之別,更重要的是“品質”不一樣。有市場人士分析:“精品就不能以一般的題材來衡量,現在的市場上,一件開門見山的作品肯定會比較好賣并容易被追高。”陳憲章認為,收藏者可以適當考慮市場的喜好,但是也要綜合作品的其他因素。
提醒:書畫題跋內容可提高作品附加值
相對于考究市場的喜好,市場人士陳俊明認為收藏者更應該關注藝術品的本質:“大多數行家普遍認可的反倒是藝術家的不同題材價格不同,或者不同年齡段的作品價值不同”。他舉例,比如齊白石的作品若創作于晚年價格越高,就因為其藝術巔峰期在其晚年出現。
當然,他也認可書畫需要有“賣點”來增加作品的附加值:“關注藝術上的細節更有價值”。 因此他特別關注畫作上的題跋內容:“如果書法的內容好,能給畫帶來更大的附加值。”他舉例,有一次他看到一件作品的題跋是“風雨一杯酒,江山萬里深”,大為贊賞,認為值得一買。
另外,如果一件書畫作品有多位名家題跋,也能為作品增色不少。“我有一件溥儒的作品,上面有‘民國四公子’的題跋,價值肯定比他的其他作品高。這就是書畫所謂的‘賣點’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