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逸飛作品《長笛手》
據北京保利拍賣人士透露,世界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將于2011年保利春拍中置換約40件中國現當代藝術藏品,其中有陳逸飛1972年創作的《紅旗頌》及張曉剛、方力鈞的早期重要作品。
陳逸飛1946年生于寧波,浙江鎮海人。1965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世紀60~70年代創作了《黃河頌》、《占領總統府》、《踱步》等知名的優秀油畫作品。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后在紐約從事油畫創作并在華盛頓、紐約、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1991年,他的油畫《潯陽遺韻》在香港拍賣會上以135.5萬港元成交,創中國當代畫家作品最高拍賣價。陳逸飛名作《故鄉的回憶》,畫了處于周莊中心地段的雙橋,周莊因此成了世界知名的中國江南名鎮。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于畫面上彌漫著寧靜、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
作為當時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的骨干和油畫組負責人,陳逸飛在1971年至1972年間幾乎一氣呵成地創作了巨幅作品《開路先鋒》、《黃河頌》和《紅旗頌》。其中,與魏景山合作的《開路先鋒》入選1972年全國美展,后來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黃河頌》雖遲至1977年才被全軍美展接納,卻一舉成為美術史上的名作;唯獨《紅旗頌》因形勢變化等原因被擱置而遲遲未能與世人謀面,至今有關它的文字介紹也少得可憐。在陳丹青雜文訪談集萃《退步集》中有一小段介紹。據陳丹青回憶,1972年時他還是個高中生,因聞陳逸飛的大名,經人介紹去陳逸飛的畫室看他畫畫,當天正好看到陳逸飛在創作雙聯體的《紅旗頌》,高約3米,一幅畫是臨陣宣誓的3名士兵,一幅畫是紀念碑前敬禮的新中國女孩。陳逸飛還笑著介紹說,畫上的女孩是他老婆。那時的陳逸飛年方二十五六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紅旗頌》一問世,就被一些人嗅出了它的與眾不同之處。特別是畫3名臨陣宣誓士兵的那幅,陳逸飛沒有按規定把士兵畫得“高大全”,而是將戰士樸實、深沉的表情甚至滿臉的污泥也加以真實地表現。這在當時是犯了大忌的。于是,“大批判”接踵而來,罪名是宣揚“戰爭恐怖論”。1980年,陳逸飛懷揣38美元赴美國留學,也把這幅作品帶了出去;另一件則放在上海油畫雕塑院。時隔整整38年,在2010年上海美術館舉行的“陳逸飛藝術展”上,雙聯體的《紅旗頌》才得以首次合璧展出。
陳逸飛在世時,他的作品價格在中國油畫家中已經進入一級軍團,早在1999年,他的《潯陽遺韻》已拍出297萬元的高價。《長笛手》在2009年的秋拍上拍出3248萬元的高價,使得陳逸飛晉升為傳統油畫板塊最貴的藝術家之一,直逼吳冠中和趙無極。
在他離世前最后十年,陳逸飛更多地以“商人”的形象出現,1995年創辦模特公司,隨著其名氣和作品價格的加速膨脹,陳逸飛打造“大視覺”商業帝國的野心也不斷增長。此后逐步涉足影視、服裝和出版產業,并引入投資成立集團公司。正因為陳逸飛將他的藝術理想轉變為一個個雄心勃勃的商業計劃,他的影響力才得以在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日益劇增。他從一個藝術家變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一個萬眾矚目的公眾明星。他既被高端藝術品市場熱捧,又經常成為普通人的話題,他的商業宏圖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期待,他的驟然辭世又引發公眾的惋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