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紫砂藝術市場中,制作者的技術職稱成了紫砂藝術品(本文主要指高檔紫砂壺)價格的決定因素。《中國民間藝術市場及其案例研究:中國紫砂藝術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價格通常都在六位數以上,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作品價格大都不低于五位數……”這就導致不少宜興紫砂從業人員把評定職稱當成了第一要務,年年趨之若鶩、熾熱不衰。而有些受市場熱捧的功成名就的“大師”因事務纏身,或禁不住利益誘惑,不得不昧著良心銷售“代工壺”……
以上種種,不僅影響了我國紫砂藝術的健康發展,而且還侵蝕了藝術品市場的肌體。下面,我們就剖析一下當下影響紫砂藝術品價格的幾大因素,看看到底誰能客觀公正地決定其價格。
職稱越高作品越貴是現實
在龐雜的紫砂陶消費群體中,以收藏和投資為目的的消費者,因經濟實力、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各不相同,而對不同風格紫砂器的需求各異,但價格是他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從近年紫砂陶市場的運行情況看,其價位大致受制作者的技術職稱、作品的社會認可度、文物價值及制作工藝、造型等因素影響。
與書畫、玉器等藝術品的收藏一樣,制作者的技術職稱(榮譽稱號)是當前紫砂器價格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中國民間藝術市場及其案例研究:中國紫砂藝術研究》指出:從國家級大師到省級大師或工藝美術名人,再到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助理工藝美術師直至工藝美術員,其作品的價格呈金字塔狀,越往上就越高。就是說,一件紫砂器的價格是與其制作者的專業技術職稱相吻合的:作者的職稱越高,其作品的價格就越高。目前,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價格常常在六位數以上,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作品價格大都不低于五位數,而助理工藝美術師的作品價格一般也會在千元左右。正因為作者評有專業技術職稱或晉升了專業技術職稱,其作品價格就與日俱增——可按幾何級翻倍,所以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宜興陶瓷業的從業人員對評定職稱一事歷來趨之若鶩、熾熱不衰。
除技術職稱外,紫砂制作者的社會認可度亦可影響紫砂器的價格。這里的社會認可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各類媒體的宣傳報道使紫砂文化得到了廣泛普及,讓喜愛紫砂的人認識并了解了一批實力派紫砂陶藝家和他們的作品;二是各類商業性會展活動的頻頻舉辦讓紫砂器有了廣闊的展示空間。全國各地每年與紫砂陶有關的各類茶博會、工藝品或旅游品博覽會等常年不斷,很多參展的作品都能獲得一定的獎項,都為藝人們推介自己的作品添加了重重的砝碼。
紫砂愛好者收藏的對象除了當代名人的作品外,還有“古壺”、“民國壺”及1954年~1982年制作的“早期壺”。這類壺由于具有時代特征和斷代標準,同樣具有收藏價值。另外,這些紫砂壺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帶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因素。因此,文物價值也是評判紫砂壺價值的因素之一。
除了以上因素外,理應成為市場價格最主要決定因素的紫砂器自身的特點,如材料、工藝等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作用并不是十分明顯。
對話專家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認為:藝術品價格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系統,今天需要確立、建設自身系統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標準,因為這關系到中國藝術的發展方向及其路子,可謂是重大而又核心的問題。
記者:在影響當今紫砂價格的四 大因素(技術職稱、社會認可度、制作工藝及造型和文物價值)中,制作者的技術職稱屬決定性因素。作為長期研究中外藝術品市場的專家,您認可這種定價方式嗎?
西沐:客觀上講,藝術品市場價格形成本身就是一個大而難的問題,并且是一個難以進行理性分析的題目。它不僅受理性的價值取向驅動,還受到不理性的購買偏好取向驅動,有好多非控因素存在,具有較大的隨機性。但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人們更多地看重制作者的技術職稱及官方地位和名號,是一種客觀存在。這可能是由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基本水平與狀況所決定的。在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構成中,禮品市場還在占據主導地位,再加上市場體系發育還不健全、相關審美標準及價值評價體系都尚處于缺失階段,導致普通的收藏者很難科學、系統和公正地評判一件藝術品的審美及價值。當然,這不能遷罪于收藏市場,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大的世紀性課題,即使在藝術界、學術界也處于研究階段,不少時候為此還爭論得狼煙四起,遠未達成共識,更不用說建立相應的標準與體系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只好更多地依賴于由公權力給予藝術品及其藝術家的認可與認定。于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代表一個人學術水平的職稱,其次是彰顯學術地位與社會影響力的官位及由公權力部門授予的各種名號。
一旦這種價值評判取向形成,人們就可能更多地把這些符號的稱謂當成藝術本身。這時,根據稱謂的高低來劃分藝術水平,從而代替藝術的價值發現。這種導向一旦形成,就立即會通過市場機制傳遞并影響到藝術家及收藏家的行為,于是就出現了藝術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藝術創造上,而是更多地去結合公權力并力求獲得相應的蔭護;藏家也不用發現的目光去收藏,而是“逐名”。于是,“名”越來越成為當下藝術界與藝術市場中的戰略性資源,而藝術創造所應有的價值卻被邊緣化。問題的關鍵可能并不止于此,而是這種趨勢現在愈演愈烈,并呈現出擴大化趨勢,著實值得人們反思。
記者:這種由官本位文化等因素決定的不正常價格評判標準在書畫、木雕等藝術行業中同樣存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紫砂從業者為職稱疲于奔命,耗費大量本應用于藝術創作的心血;二、“代工產品”大量出現,蒙蔽消費者。這兩個后果似乎都不利于紫砂的藝術創作及其市場發展。
西沐:產生這一問題,禮品市場是根源,市場機制是推手。而認清了這兩點就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找到了路徑。事實上,無論是禮品市場也好,市場機制也罷,最終形成的是一種價格賴以生成的價值建構體系與標準。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只有不斷發現與壯大藝術品資本市場,才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可以不斷地減少與降低禮品市場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份額與影響力,消解其主導地位,在市場基礎的深處瓦解這種唯名是金的價值判斷取向,逐步回歸藝術價值的本位作用;其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可以為新的藝術品市場機制的形成提供支撐與保障,從而切斷唯名是圖與價格間的市場傳導鏈,催生藝術創造價值論與市場價格間的關系鏈。
還有,藝術品資本市場會依托其強大的購買能力與市場推進能力發揮其本來就有的價值建構能力,從而為建立與培育新的審美標準與價值判斷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可以說,藝術資本是新世紀以來我們看到的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形成新的建構最為重要的一種戰略性力量。
記者:從良性發展著眼,我國紫砂藝術市場及其價值建構工作如何才能真正走向科學化與規范化的探索之路?
西沐:以長遠來看,價值建構工作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迅速建立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理論體系——可將現代市場管理中的經營理念與技術引入藝術品資本市場,著重研究諸如藝術品市場標準、藝術品評估體系、藝術品交易渠道及平臺、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環境等內容。同時,相關部門應搞好統籌協調與發展規劃,并針對不斷出現與發展過程中的藝術品資本創新組織與形式進行評估;其次,要考慮設立相關機構、制定配套政策——可建立相應的權威指導管理及監管機構,專門成立一個多層次的管理服務平臺,發揮信息服務、管理監督等作用;第三,只有高品質的藝術品才能長久支撐市場價值,因此藝術品市場本身的建設也必須關注;最后,要大力規范與發展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
中肯的價格評判
具體講,對一件藝術品的價格評判,不外乎要考慮兩個大的板塊:一是作品本身的評判;二是作品創造者的評判。紫砂藝術品的價格也概莫能外。
作品
物理價值——
所謂物理價值,是指藝術品在物理層面所體現出的價值表現,最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作品的材質;二是創作作品所采用的基礎材料。對紫砂藝術品而言,就是砂料要好。
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是當代藝術品滿足社會精神審美需要的自然屬性,是以審美價值為中心、以社會文化價值為內容的一種認識價值與情感價值高度統一的精神審美價值。審美價值是藝術價值的核心,社會文化價值是藝術價值的具體內容。藝術價值最為關鍵的是具有精神審美消費所應有的使用價值特質、學術層面上的價值特質,如紫砂制作者所使用的語言、技術及其表現手法所體現出的探索性與獨創性等。
文化價值——
藝術作品所體現出的文化進化與發展的背景、文化精神與文化立場,以及應有的文化情懷與追求等,
均可構成當代中國藝術品的文化價值。我們更多地關注文化精神與文化立場、文化表現與文化形式(如各種典禮與儀式的表現等)、文化趣味與文化格調、關于文化背景的展現與表現。
歷史價值——
藝術作品的歷史價值主要包括:一是作品本身所承載的歷史,如古代字畫無論從題材來講還是從作者、材質來說都是對歷史的一種定位與承載;二是歷史性價值,指雖然不是古代作品,但由于作品題材、主題及表現手法等具有歷史性,而使其所產生的價值。
市場價值——
紫砂藝術品因其藝術價值而產生了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又引發了市場價值。目前,我國藝術品的價值體系正在構建之中,還不夠完整、規范。藝術品的價值標準仍較混亂,生產體制由于改革的未到位仍不盡合理,對藝術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還缺乏力度,法規體系和決策體系對行業的制約、引導、調控、規范有待加強。因此,紫砂器的市場價值難以規范定位。
作者
在中國美學的轉型過程中,藝術家勇于創造,努力探索中國藝術的當代性,不斷豐富并完善自己的藝術表現;
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始終關注文化自覺,聚焦中國文化精神,并在對文化精神的感悟中達到個性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形成獨特的藝術個性與審美經驗;
隨著國家文化戰略的實施及世界文化中心的東移,對經典價值的認知正在成為一種潮流,藝術家應意識到并追趕這種潮流;
自律及在藝術上的不懈追求確立了藝術家創造能力的持久不衰,這為他們的學術定位及市場定位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