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希望作品一出手即令世人驚嘆,聲震林野,一戰成名天下知,擁躉粉絲眾多,評論家記者找上門來,免費地寫,發表作品跟靳尚誼、吳冠中一個版面;或者希望跟大腕扎堆一起玩;或者不自覺地嘆息:作品幾時能賣啊!或者望天打卦地問:幾時有大財團大畫廊看中,幾時有經紀人來代理,這是很多藝術家的理想彼岸。但大多數藝術家苦于沒途徑,沒出路,沒有好的方式方法。為了尋找這種理想,藝術家變得迷茫,以至迷失自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迷茫的藝術家出路何在?“思路決定出路”,要找出一條道路來,一條“是生路也是死路”,然后“絕利十源,功利百倍”,集中兵力,小步慢走,文火煲湯,十年一劍,干下去,攻這條路,如此,勢必在往后的征途中屢戰屢勝。
什么人迷茫,迷茫的原因
所謂迷茫,是指八種類型的藝術家:
一、是學術上的迷茫。藝術家選擇怎樣的風格、題材,急于有個人的面貌,一會兒抽象,一會兒寫實,“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一貫的堅持,在晃眼之間回頭望是零,從而迷茫。
二、從人生選擇角度看。畢業于美院的藝術家,一會兒搞裝修,一會兒做設計,既做雕塑又做廣告,一段時間之后又拿起畫筆,造成在選擇人生道路上迷茫。
三、從發展的角度看。迷茫藝術家太過沉迷以往所目見的成功模式,及以往認知的成功經驗,但現實跟模式有差距,個人跟時代有代溝,并且時勢已變,從而迷茫。
四、從大環境看。時代的代溝跟藝術的執著產生沖突,付出的努力期望過高,加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由是得不到理想中的回報,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從而迷茫。
五、從利益角度看。當代藝術商品大潮的沖擊,使藝術家期望作品能熱賣,但機率只有買六合彩那么大,從而催生急功近利的心態,造成迷茫。
六、從年齡跨度看。藝術家到了三十而立,不知要立什么題材、形式;過了四十而不惑,藝術成績單跟年紀不相稱;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理想的曙光并未出現;到了六十耳順,尚未達到理想彼岸,又不甘心,從而迷茫。
七、從技法層面看。傳統型的藝術家修煉了幾十年的造型技法,突然面對紛繁龐雜又不講究造型技法的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展覽規模又不亞于全國美展,并且熱火朝天,今非昔比,故此不敢嗤之以鼻,由此,在矛盾中失落,從而迷茫。
八、從定位角度看。藝術家感覺自己的作品比美院、畫院的畫家畫的還好,從而定位上目空美院畫家,但社會給予的回報比他們少,況且美院畫家們有承前啟后的一面,成功畢竟是綜合因素,定錯位,對接人時就會這也不對哪也錯,到處不順,從而迷茫。
囊括八點,從社會本質探究迷茫的原因,跟社會上很多人的迷茫一樣,30年來社會變革,游戲規則有不完善的地方,使成功者“你方唱罷我臺”,加上物質盛行,拜金風起,造成人們有急功近利的心態,缺乏事業心,需要理論指引。加上藝術上的成功跟商業上的成功不同,比之多一個層面,還要有學術上的認可。
迷茫的藝術家只看到別人的成功模式,只看到以往認知的成功經驗,沉迷于表象的成功方法,沒有冷靜客觀地系統分析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內在因素,沒有分析幾種成功模式所具有的共同規律。條條道路通羅馬,這里為迷茫藝術家闡述出一條思路來。
走出迷茫——組團發展
從選擇藝術行為上說,規律性的成功方法:
縱觀美術界,要發展莫不是有平臺,正如藝術青年聚攏宋莊,扎堆798、過著有上頓沒下頓,兩個饅頭過一天的生活,生存條件那么艱辛,就為了有一個平臺,有了平臺,交流信息,資源共享,相互走動,討論學術,從而成功機會多些,并足以從中產生藝術大腕,這一現象足以說明組團的作用。還有京門著名油畫家組成“寫實畫派”,跺一跺腳,媒體震動,大有橫槊賦詩,做主流霸主之勢,這是他們單打獨斗達不到的效果。可見組團發展是藝術家發展的規律。
社會是不講究個體的匹夫之勇,個體單打獨斗難于上大場面,難于充分釋放潛能。
中國有句俗話說:“竹門對竹門,柴門對柴門”,大的財團、畫廊、媒體,它們希望對接的也是大公司、大基金之類,安的有大財團對接未成功的個體。一個人要發展,勢必講究團體的力量,有了團體等于有一個舒展拳腳的平臺,即是講要有一班人埋堆玩,才能更好地充分地發揮才能,要是沒有平臺,就要想辦法跳槽一個平臺。如果有能力,自己組建一個平臺,或幾個藝術家組成丐幫式的平臺。
有人說;道理說的容易做的難,戰略容易策略難,很難有志趣相投的人組團,哪些大佬們也沒人愿意扯大旗做牽頭人,沒利益很難驅動一伙人。我說,認準了組團發展的道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主義真,鐵棒磨成針。先講一個故事,比如有一個年青人沒錢買房,房價三十六萬,他沒有一分錢的積蓄,每個月工資只有一千八百塊,這樣對買房想也不敢想。我說,轉換思維就有方法買樓,把量入為出思維轉為量出為入思維,不要計算自己的收入來計算支出,要計算支出來計算自己的收入。第一是向父母和親戚朋友借首期,第二是盡量炒更賺多點錢,拼命工作以冀晉升加工資,第三是找個女朋友一起供,如果有女朋友就趕快定下來,沒有就趕緊找。這樣就有三個方法買樓了,好過放任在那里自暴自棄,總之是認準了目標,就要想方法去做。
同理,認準了戰略目標就要去做,有了戰略目標再去想方法,方法是認準顛撲不破的規律——組團發展,還要全力以赴去做,方能在靜水深流的“暗戰”中出類拔萃,拔得頭籌。而且目標要趕緊定,定了要趕緊做,做了幾年就有沉淀了。
如果確實組不了團,就要加入別人的團隊,如果別人不摻自己玩,就要用三十六計,甚至用糖衣炮彈來加入,這是戰術。總之要旨是加入團隊發展。
走出學術迷茫——尋找理念
走出學術上的迷茫是尋找理念,是尋找學術上規律性、引領性的東西。
迷茫藝術家除卻平臺的發展外,需要一種理念做指引,或尋求一種“鮮活”的理念。縱觀成功者,莫不是依附一個平臺發光發熱,或組成團體追求一個理念,從而做有理念、有戰略、有追求的藝術行為,這就是中國古代的 “師出有名”,做什么都要有理念,這是方向感,而不是盲打橫撞,天天喊要賣畫,要獲獎。縱觀美術史,印象派,野獸派、解構主義、立體派,莫不是祭出理念然后進入美術史,然后大師們在理念的光環下封碑立傳。迄今的卡通新一代、新生代、政治波普、又哪一個不是有理念。正如卡通新一代,技法很普通,用普通的技法刻畫了“70、80后”人的觀念,很受時代人的歡迎,發展勢頭很好,講到廣東美術界繞不過他們。所以關鍵是理念,這是受眾,這是一定要的。所以尋找“生猛”、“鮮活”理念是迷茫藝術家發展出路。
縱觀社會的改革,從一元到多元文化發展,從批林批孔到對傳統文化的兼容并蓄。從上世紀78年以前講究理想信仰,到現在物質盛行,其間經歷了78年之后的反思,89年之前尋找精神彼岸,到了90年代初的失落,從而走向潑皮玩世,痞子化,再到2000年前后的商品大潮,到了今天是向往理性建構。
如此,未來的“理性建構”將大行其道,極需理論的碰撞,理念的尋找將顯的尤為重要,推論出,未來當代藝術的發展,將是那些尋找各建構理念的藝術作品,哪樣的作品將顯得彌足珍貴。
走出學術迷茫——當代藝術本質是理念先行
當代藝術中的裝置、影像、行為、觀念等,講究的是尋找理念。是從各種藝術中如電影、戲劇、音樂、建筑等藝術中提煉出一些元素綜合起來形成“視覺藝術”,以探討未來的理念,手法上用聲、光、電、等手段對受眾視覺、心理形成獨特的可視化的描述。還因為當代藝術中前衛性、先鋒性的晦澀難懂,故策展時都有一定的主題和視野指引,也即理念。如2000上海雙年展“另一種現代性”,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緊急地帶”,2008年第三屆廣州三年展“與后殖民說再見”等。即便如此,還是有聲音說很多當代藝術展的主題和內容不符,所選主題和內容過于曲高和寡,其實當代藝術展是選取一個角度來進行廣泛的理論尋找,或理念探討,在這一過程中以挖掘出優秀的作品來代表理念。綜合說,當代藝術呼聲甚囂塵上是尋找“鮮活”理念,“鮮活”的理念對各種平臺和團隊都管用,這也是迷茫藝術家發展最需要的指引。所以迷茫藝術家做作品要有理念,理念先行。
一些迷茫的藝術家要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本質,還要跨行業來看,當代藝術畢竟要多元化,比如十年前的雕塑和現在的雕塑就有很大區別,結合具體的作品來講,如某女雕塑家作品《初潮的處女》就在表現人性,掀露人性的陰暗面比較好,雖然手法很普通,用寫實手法,但她以一個女性的眼光,刻畫出現代人的人性。以前對這種題材不敢講,現在拿出門面講,還大獲好評,她的作品市場成熟,表露這種事有很多社會因素支持,表達了現代人處于互聯網年代,并有賴于互聯網的交流,對心理窺探的接受,這是現代人的觀念。而作者敏銳地捕捉到并表露了出來。而且《初潮的處女》并不只是技法和基本功的問題,對于藝術家來講,她可能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把感受表露出來,但社會的接不接受已講明了問題,講明當代人的人性,反映了社會的變化,反映了現代人看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轉變,她的作品也成了這個社會現象的一個符號,從而形成了作品的價值,也講明藝術家的洞察力,最主要是理念上踩準了時代的前沿節拍,此作品的成功可資迷茫藝術家參考。
迷茫藝術家手法上還要與時俱進,跟隨時代。這是怎樣審視技法走出迷茫問題。先用跨專業的眼光來看看當今電影的新視點,現在的電影有環繞鏡頭,立體鏡頭,宇宙鏡頭,還把鏡頭綁在小鳥身上拍,綁在鯨魚身上拍,如此上天入海,如此姿態紛呈,如此變化多端,難道當代藝術在創作上不能接收嗎?另外,現在社會上的聲光電、多媒體,這些創作元素以前肯定是沒有的,造成當代藝術的創作如此的豐富。所以呼吁迷茫的藝術家踩準時代的變化,關注現實問題,探討藝術的當代形態,以重新審視自己的藝術創作。
總之,迷茫的藝術家有平臺,有追求的理念,加上對當代藝術有正確的理解,并能理解出感覺來,相信假以時日,創作出來的作品定有學術價值,有文化指引,從而感動藝術界,進而達到理想彼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