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訊 2011年3月3日,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繼、原北京畫院副院長吳休、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姚志華與中國書畫院執行院長廖庭建作客新浪收藏會客廳,針對中國書畫市場一些現象,深刻探討了書畫的藝術價值是否等于市場價值這一課題。以下為訪談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新浪收藏藝術名家訪談室。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中國著名的書畫藝術家,在這里隆重介紹一下。我右手邊是當代著名畫家姚志華先生。姚志華先生是中國的著名書畫家,著名藝術教育家,今年快80高齡了。
我記得在2005年的時候,姚老主持了一個大幅的創作,和平頌,現場拍賣了5千萬。一會姚老結合這個畫會談談當時的創作情況。
介紹第二位當代畫家,吳休先生。吳休老師是1932年生于四川成都市,196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是中國國家畫院特聘教授,中國美協理事,原北京畫院副院長。
吳休:先聲明一下,國家畫院跟我沒有關系。
主持人:下面要推出是著名書法家張繼先生,現在是一名軍人,60年代出生的,他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廖庭建,中國書畫院執行院長,文化部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書畫藝術研究創作住新主人、中華書畫協會常務副主席、中韓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客座教授。
我們今天談的話題一個是從藝術市場看一看書畫藝術的價值是否等于市場價值。第二個話題,從藝術市場看當今的藝術品的價值的走向和趨勢。第三,從藝術市場來看,我們如何提高當今書畫家對藝術創作的把握。最后一個話題,在繼承傳統以創新發展上,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今天我就在討論前,先把今天要說的幾個大意跟各位老師交流一下,下面咱們就開始。
吳休:我首先祝賀新浪網開辟藝術名家人物庫,這個對弘揚中華文化,宣傳當今書畫名家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從網絡上,新浪網的點擊數來看是非常了不起的。這個欄目的推出會對書畫界、畫壇、畫家,對市場都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現在,書畫市場亟待規范,所謂的天價炒作,還有假畫的泛濫,贗品的泛濫。總的就是問題多多,雖然現在看起來,確實是多元化了,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不要忘記一個,我們是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藝術。我寄希望于新浪網在這方面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能夠起一個媒體的引導方面,能夠發揮它的重大的作用。
姚志華:今天來參加這個活動,我沒預料的,我80歲了,坐在這兒參加新浪網作為一個網站的開辟的名人書畫專欄節目。我80歲,搞藝術搞了60年。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感覺是個新事物,是很新的事物。我接觸的都是老人,70、80歲的人經常在一起,跟網站這一點的作用和效力,宣傳作用過去是重視的不夠的。現在看來的話,應該把精力放在網上,重視網站的宣傳這方面,應該是一個開始。
過去,我做過雅昌藝術網,新華網也做過。雅昌網做過,但是范圍不大。網站做名人書畫,要宣傳名人書畫的幾個特點,一個是這個名人書畫是不是很好的繼承了中國民族文化這個傳統,并且發展了中國民族文化,并在這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績。這點很重要。因為現在的話很多人連報紙都不看了,但是是天天上網,叫樹立榜樣。書畫的榜樣要給人以信服。像科學,朱光亞一出來,科學界沒說的,個個都佩服,都有代表性。
現在,有的時候電視臺一出來,放的某某,一訪問,問完了之后了,大家意見還很多,不作為榜樣的話,反而意見紛紛。這個我覺得不好。一拿出來的榜樣就是書畫界的榜樣,就是最好的,最出名的,最有榜樣的,最值得學習的,這樣的榜樣的話,要大樹特樹,像這樣的榜樣太少了。像齊白石,李可染,這些榜樣樹出來的話別人沒說的,他們都感覺可以學的東西太多。一個是藝術值得學習,再一個人品值得學習,再一個做人藝德和和品德各個方面都是值得很好學習的。這方面我覺得很重要。樹立榜樣很重要,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我們這一代老人,年紀很大的老人不多了,現在最老的可以說是力群,是96歲了,他是見過魯迅的,魯迅當時就見過力群,他是嚴寒的老師。后來從解放區到新中國成立,嚴寒等等這一代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都是新中國美術的帶頭人,奠基人,都值得很好學習,他們的作品也是響當當的。這些人還宣傳的不夠,現在他們過去了,但是他們優秀的作品,名人書畫里面應該好好宣傳一下。因為他們都是用自己的心血,自己的全副精力來創作這些作品的,并且他們創作的道路也是值得很好學習的。這是一點,作為名人書畫的話來宣傳。
現在提倡名人字畫,不要首先宣傳價格問題,應該從藝術角度來看,藝術角度應該是和價位是相輔相成的。現在有一些在操作里面,有一些違反規則了,搞得不協調了,在操作里面有一些宣傳的過度,甚至于拍賣。我過去不太關心拍賣,有的拍賣聽說有個別年輕人拿幅畫參加拍賣,后面跟著一幫人舉牌,一下子把價舉的多高,一下子這個人身份就高了,其實藝術不到那個程度。這個是虛偽的炒作,沒有按照藝術規律的發展這方面來走。真正有成就的老藝術家,不去注重這些操作,不去炒作,炒作上去了又怎么樣,炒作上去了你藝術達不到那個程度的話,你自己很難受。一個演員給你宣傳到那個程度,你唱不上去也沒用。所以名人字畫要多宣傳藝術價值。當然有一些合乎市場利益的東西,也可以宣傳,也應該宣傳,最近拍賣當中,徐悲鴻和李可染的東西都拍賣到上億,這個是不含糊的。
我舉個例子,2005年參加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書畫館有一個企業家,拿我們過去集體創作的一張和平頌,那張和平頌在那兒展覽,引起很大反響,很多觀眾都非常感興趣。拍賣會上拍了5千萬,那是拍的高價。我自己經歷了整個的過程,我感覺為什么拍賣的這么高,當時我很驚訝,我都沒想到,創作了當時的國畫的最高價值,后來我回顧了一下,那是個名人字畫,這里面有幾點,選材好、協作好,名人多,再一個群眾喜歡。
22個作者參加了這張畫的集體創作,最開始我參與這個組織的,最開始,我們集體在對外友協搞個筆會,里面掛了一張畫,叫和平頌,那張畫是齊白石帶頭,還有11個作者參與創作的。那時候最小的作者是(田志光),我說田先生這張畫很難得,這是有價值的歷史的藝術品,趁你活著的時候,那時候10個作者都死了,就剩一個作者,我說趁你活著的時候再來畫個和平頌,他說這個創意好,后來搞個筆會,我們就集體搞了一個。當時十幾個作者,后來又增加了幾個作者。增加了一些老作者,加在一起22個人。那張畫,現在作者已經死了14個人了,還剩8個人沒死。最后那張畫題字是趙老題的。那個和平頌幾個字本身就有影響,在那張畫,畫的比較協調,實際上是幾個中年人起筆,老作者也沒有為了突出自己,連畫個梅花也是在旁邊畫的,(蕭書芳)那么大年紀也是在旁邊畫的。不是為了搶題材,都是為了把和平頌畫的更協調更美,這些老作者都是年紀很大的。名人多,協調比較好,在這種情況下,那張畫畫的比較受歡迎,一下拍了5千萬。當時可說是有點轟動。
就是說一張好的畫,藝術,你是感人的群眾就歡迎,這張畫后來被臺灣一個人買走。我說這個例子就說明要有好的題材,好的藝術品,好的協作,能在市場上起到好的作用,價值也會比較高。這是作為一個例子來說的。我希望我們這些老藝術家多創造一些好的作品,精彩的作品,來豐富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現在不是提倡文化建設嘛,十二五里面提到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與靈魂。希望拿出好的精神來,最好的靈魂來貢獻給人民,這是作為藝術家的責任。
主持人:請張繼老師對藝術的繼承與創作這塊談談您的感受?
張繼:中國的書畫藝術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我們當代的書畫藝術家,第一要務首先是深入傳統,把最精華的傳統文化,盡最大的努力挖掘出來,在這個前提下去發展、創新,才不愧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經濟非常繁榮,藝術發展應該和經濟是相匹配的。前面說對傳統的深度挖掘,如果我們停留在對傳統的挖掘上還是不夠,最終的目的不是為傳統而傳統,是為創新而傳統。一件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或者說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他的任務首先是繼承,然后是創新,最后形成自己的風格。因為從歷代來看,所有的大師級的作品都是有個性的,都是有風格的。你和別人重復的,和別人風格非常接近的,在歷史上的地位會受到影響。歷史上所有的大的書法家、畫家,他們的作品都具備這些基本的要素,實際上就是6個字,傳統、時代和個性,這樣組成了這些藝術品的最寶貴的內涵。
主持人:比方說現在拍賣會上,我們過去歷代的這些大家的作品價格也是一直在走高,非常的火爆,那么同時也看到了當今藝術家,在創作過程當中,這些作品也有非常好的回報。從這些高價位的拍品來看,藝術就認一個理,作品本身的內涵豐富,質量高,體現了藝術價值當中的價值。現在還有一個問題,當年的名人,包括體育界、演藝界的,他們的拍品,現在價格也不低,我看有的起步也都是幾十萬,甚至有的上百萬,針對這個話題,各位老師,吳院長您談談。
吳休:我對市場缺少研究,但是我總得感覺,咱們國家,咱們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些東西我們要很好的學習西方。像科技、現代管理、但是在意識形態上,在上層建筑上,這里頭要有批判的吸取。像完全市場化,把藝術品作為一個商品,完全商品化,這就是叫做藝化,已經不是藝術品本身了,已經成為商品了,完全是商業的這種炒作來宣傳它的價位。不是它的藝術品本身的高度來形成的,這個是不可取的。流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這些東西,我們要有批判地,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三個代表,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不要忘了這一點,經濟上,小平同志講的,兩手都要硬,這是我們過去出現問題的一個教訓。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現在在精神文明這方面確實比較亂。名譽是多樣化,實際上是混亂的,對青少年的思想、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怎么回事,一張畫怎么就幾千萬,上億,實際上這不是藝術家起作用,而是一種商業活動,商業炒作在里頭起作用。有些東西,一再強調,連美術界也強調跟西方接軌,我們在經濟上,世界經濟逐漸走向全球化的經濟,但是有些方面,我們是不是能夠跟他們接軌呢,接得了軌嘛,有需要去接軌嗎,我們要不要保留自己民族的、特色的,我們的先進的、革命的文化。一方面古代的傳統,還有一個是革命的傳統,現在談起來有些貶義,有些文章里頭,革命文藝成了一個妨礙了。我覺得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像延安時期的,解放區的那些地下工作者,他們創作的一些東西,為人民服務。現在不怎么說這個了。
主持人:這個話題說的非常好。
姚志華:我接著他說的關于接軌的問題。文化應該舉什么旗,這個很重要,過去長期我們要跟世界文化接軌,要納入世界文化之中,這些東西提法我自己不太認可,我們還是要高舉中華民族的大旗,傳統的大旗,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吸收、學習西方文化。誰能把西方文化作為營養來吸收,變成自己的血液。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有自己的血統,中國人的血統,把西方人的血統跟我們融化在一起不是就糟了嘛,A型血打到B型血里面,那個人就完蛋了。只能吸收,過去我聽李可染就講過,他這一點談的很精辟。人的血液不能混合的,只能把別人的血液作為營養來吸收,變成跟自己匹配的自己的東西。西方有些藝術,我覺得可以學習,可以接受,一些構成,色彩、強烈,有一些東西可以吸收。但是不要忘了,我們自己民族傳統上學習西方。
過去我們搞國畫的沒出過門,說這話都不硬,現在我覺得我們的走了幾十個國家,看了上百家博物館。
主持人:像歐洲文藝時期的作品。
姚志華:所有的東西看了之后,國外有一些東西也是糟粕,他的糟粕也是國外都是唾棄的,都是不歡迎的。法國展覽,有一些展覽館東西很好,但是有一些旁邊的展覽,亂七八糟的,我在那兒住了半年,我有一次看了一個展覽,4張很大的畫,那兒的展覽非常多,1張是一灘血,一灘是精液,一張是指甲,一張是頭發。我就想咱們現在都講究有美好的環境,不要搞污染,建設都是要搞這個,你在美術上搞污染,這種東西能接受嗎,不能接受的。
我覺得我們的藝術要針對中國人,中國美學欣賞的水平,中國現在世界上華人占五分之一,整個人口占五分之一,你把這五分之一的人口的文化搞好了,就會影響世界。我也不說,現在798聽說不太景氣了,因為西方的經濟不好了,所以沒人到那兒去了。它那兒針對的是西方的人。我們要把眼光放在我們現在的世界上的占五分之一的人口,華人身上,把文化搞好了,我們是功德無量,對我們這個社會主義,整個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高舉這個旗幟,在世界上也影響很大。現在孔子學院這么興奮,全世界建立了500多個孔子學院,就是傳統文化,能夠影響人。
主持人:說到傳統,各位老師,我看每年的各大拍賣行的情況,我做了一番調查,比方說從2010年拍賣情況來看,有幾個最,最貴的書法作品,是去年保利拍賣公司春季拍賣中拍的一卷北宋的黃庭堅的書法長卷,當時以3.9億元落錘,加上傭金總價格是4.368億元。最貴的國畫也有,徐悲鴻的八人汲水圖,1.7億元的價格成交。還有一個是去年11月20號嘉德在秋拍中拍出一件人們非常關注的作品,王羲之的草書平安貼,起價5500萬,最后拍到3.08億。還有一件作品去年保利的秋拍中,宋代的《漢宮秋圖》,也是1.18億元成交。通過這些對大家流失的作品拍出的價格是不是很振奮,是不是預示著中國的藝術市場和價格的回歸是不是合適的?
張繼:剛才說的名人,現代的名人還不是歷史留下的作品,賣的很高。和那些相比,真正的藝術品,真正的歷史上留下來的高精端的藝術品,這個價格還是合適的。社會上搞收藏的也好,大眾里面好像有一些人不太了解真正市場上實際上有兩種情況,一種叫名人書畫,一種是書畫名人,兩個有根本區別,名人書畫,演藝界、體育界其他界也好,首先是名人,書畫作品價格很高,這個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的價格,可能里面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書畫名人就不一樣了,如果真正剛才你說的這都是歷史上的書畫名人,大家,大師,包括當代的書畫名人,木如果真正是書畫名人,肯定有了高深的造詣之后才成了名人,這樣的名人的價格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價值和作品真正潛藏的價值還沒有達到統一。有的名人書畫大大超過了十幾價值,過了這個時代,等他真正靠他的作品擺在歷史上的時候,不能說一文不值,可能就很不好說了。但是剛才你說歷史上留下這些精品,包括徐悲鴻的作品都是上億,幾個億的。這些有它的道理。
主持人:確實是,現在好多藏界的,包括藝術界的大家都談到,這些不可多得的,不可復制的這些藝術精品,應該說將來的走向還要好,空間還要大,畢竟代表了中國幾個朝代,大浪淘沙過的給人們留下了這幾件精品。
張繼:中國的書畫藝術品跟西方的價值藝術品價格懸殊還是很大的。
主持人:就這個話題,新浪網收藏開創的書畫名人庫,也要大幅宣傳藝術品,同時要為當今真正為藝術發展做出貢獻的力作,比方說建國60年的時候,我們有好多大型課題的美術創作,引起非常大的轟動。這么作品應該作為將來在新浪網廣泛介紹的重點,包括對藝術創作好的東西應該也有目的的去推一推,這樣有助于我們幾個層面的和諧發展。前面有傳統的,后面也有新生力量,這就是當今藝術市場,有一個非常好的定位、發展空間,也是一個比較良性的趨勢。
因為今天時間已經不短了,剛才幾位老師從各自對藝術創作、藝術市場還有藝術名人,名人書畫,談了很多的觀點,這非常好。最后請三位老師,對藝術名家藝術庫給一句寄語。
姚志華:希望藝術名家庫新浪網越辦越好,把眼睛放在5億世界華人的圈子里面,以這個為重點,以人為本,把中華民族的藝術,做好這個工作就能夠推向世界。
吳休:我希望這個欄目能夠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的方向。不光有介紹資料,還要有思想。
張繼:我也祝愿藝術名家人物庫這個欄目越辦越好,成為全國人民或者說中華民族的后代們了解中華傳統民族藝術,提升整個民族的文化藝術素質的一個真正的寶庫。謝謝。
主持人:謝謝。今天藝術名家人物庫在隆重上線之際,邀請來幾位著名的藝術家,就當今的藝術走向,藝術收藏,包括創作,怎么來進行大家談了非常好的體會。非常感謝各位老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