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淵作品《虎踞龍盤》
■趙旭虹
你見過這樣的松樹嗎?鐵骨縱橫似蛟龍翻騰、枝干盤桓像大山聳立,46幅以松樹為主題的水墨作品,無不透著金石的雄健古拙和史詩般的磅礴瑰麗,但其中又蘊涵著現代設計的理性美。近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的《羅淵奇松展》在美術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共鳴,并在媒體上引發了《“國樹”松樹還是銀杏樹?》的討論話題。究其原因,緣自于羅淵這種獨樹一幟的筆墨探索——通過書法性的線條結合現代解構的方式將松樹山水化、史詩化、現代化。
“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隔岸風聲狂帶雨,青松傲骨定如山”、“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松,千百年來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摹之、撰之、歌之,以頌其精神、詠其品格。鐘情于松樹主題表現的畫家更是燦若星河,姣姣者古之有董源、巨然、王維、李成、范寬、黃公望、王蒙、沈周等,近有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巖、黎雄才等,大家們筆下的松樹雄立萬山、盤橫跌宕、鐵骨錚錚,技法上各有千秋,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多將松樹作為山水畫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處理,比較多見的諸如《松澗山禽圖》、《松石圖》、《松云圖》等等。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羅淵思考的是在松樹的人格化和藝術化方面如何才能有自己的個性化表達。
“巋然笑立千峰上,敢與風云一競爭”的松樹與山一樣具有著是頂天立地的風骨、凜然不屈的氣節和昂揚奮進的力量,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生息不斷的精魂。于是羅淵把原本只是自然界附屬的松樹進行放大、特寫,在“微距”式的解讀下,結合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法進行宏大的構建。你看,那《雄風》中的千年古松盤亙的枝虬已化作巍峨峻嶺,那茂密的松針仿佛是大山的植被;從《生命禮贊》里翻滾的松海我們分明看到里面有連綿的山路、陡峭的懸崖和開闊的平原。是樹也是山,兩者已融為一體,如豐碑般聳立眼前。
羅淵集詩人、書法家、畫家于一身,藝術修養全面且造詣不凡,而貫穿始終的詩人氣質是羅淵的本色所在。事實上,羅淵創作的詩歌數量不在于其書畫之下,單是專門為松樹寫的詩歌就有上百首。詩是畫的靈魂,那么松樹所表達的意境便與生俱來地具有了史詩的恢弘而非抒情的浪漫。羅淵說他一拿起筆畫松,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一種興奮的狀態,瞬間在宣紙上展開馳騁的想象。事實上,在羅淵的奇松面前,觀者無不感受到作者以沉雄的筆力和宏大的構圖,揮灑出屬于史詩才獨有的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氣勢。而不少畫面的背景更是以天染朱霞般的紅色進行渲染,與拙實靈動的墨色相呼應,營造一種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
如何在傳統上有所創新一直為藝術家們所求索,羅淵奇松的獨到之處,更在于他將松樹的水墨表達注入了視覺的設計理念,通過平面解構的方式,將盤橫跌宕、奇峻壯麗、鐵骨錚錚的樹干枝葉完全藝術化,結合書法創作中追求藏露相間、剛柔相濟、寓險于平、平中有險等手法運用到松樹的表現上,注重紅、黑、白三色塊的組合,突顯撼人的視覺張力和前衛的設計感。
羅淵近年潛心創作的《生命禮贊》、《崢嶸歲月》、《松風助長吟》等奇松作品均入選全國性展覽,去年6月,他的一幅奇松精品在大型拍賣會上以16萬元的價格成交。也就是說,羅淵的奇松作品在學術界和市場上已得到了初步的肯定。
鏈接
羅淵簡介
羅淵,字清源,聞韶軒主。1961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文物鑒藏家協會常務理事。1993年應邀為國務院港澳辦貴賓廳創作《天地之誕圖》。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羅淵詩書畫集》、《山川風云》等個人專集十余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