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電影》編輯 劉海博
在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長廊中,趙干的“江雪初行圖”,趙佶的“雪江歸棹圖”,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都是冰雪畫中的極品,歷代冰雪畫大多采用中鋒勾勒,烘染留白畫法,表現出特有的文雅峻秀之氣。
當代著名冰雪畫家李兵,以一種對西域雪山的特殊情感以及對雪山光影變幻的深切觀察, 在古人小斧劈,大斧劈的基礎上,大膽實踐創新,創意出“塊斧劈”。以多層次的筆觸、多色彩的交融去營造西域雪山單純而富變的景致;成為中國水墨畫壇的一枝新秀,在中國山水畫領域開創了雪域冰雪畫的新境界。
李兵,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雪山畫研究會主席,西部中國書畫院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聯委員、香港國際畫院山水畫藝委會副主席,中國亞太經濟合作交流中心“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
獲中國書畫報、中國國畫家協會“中國書畫百杰”稱號畫家。2008年12月被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推舉為“影響中國的100位藝術大家”。2009年6月被中國行業發展研究中心評選為“中國藝術風云人物。2010年5月被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評選為“當代最具收藏投資價值的山水畫家”。
李兵先生系徐悲鴻和傅抱石高足黃純堯的入室弟子,并拜李文信、姚思敏、唐允明、錢來忠等先生為師,曾求教于劉大為、尼馬澤仁、楊長槐、岑學恭、朱常棣、祁博文、楊華軍、羅其鑫、李青稞等先生。
其作品《秋巖晴空》、《風云三峽》獲全國性展覽金獎;《寒雪凌空一望遠》、《高原魂》、《春風化冰凌》分別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兩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大展和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全國美展中獲得優秀作品獎;《康藏神巔伴朝陽》入選海潮杯全國中國畫展;《問鼎極地》入選建國六十周年中國美協會員精品展。此外,其作品被日中友好協會、泰王國欽賜淡浮院(泰國國家博物館)和澳門特區政府、特首何厚鏵先生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部委等收藏。
李兵先生曾長年工作和奔波在甘孜地區,那里有蜀山之王——貢嘎山,有道孚亞拉神山,有德格瑪尼干戈的雀兒山,有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三神山,有曾因紅軍翻越而聞名于世的夾金山。在甘孜周邊還有云南玉龍雪山、青海玉樹巴顏喀拉山、西藏眾多神山等,他大都前往觀光或近距離寫生,這些崇山峻嶺,高山峽谷,雪嶺荒原,培養了李兵淳樸、堅毅,勇往直前的精神,也為他在題材上的突破打下了堅實基礎。
李兵的雪域冰雪畫,以獨到的水墨構成和明快光感,極大地提高了西部雪山在造型、色彩和機理上的表現力,比之現有傳統山水畫中其他技法更能藝術而客觀地表現出西域雪山的特質,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李兵筆下的雪山,隨著太陽、天空、云彩的變幻和從早到晚的時間推移,時而金燦奪目、時而銀光揮灑、時而騰云撥霧、時而身披紅霞,李兵先生完全把自己融入雪山圣景之中,在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啟迪中,淋漓盡致地潑灑于宣紙之上。
這幅《鐵骨冰肌蘊和風》,以大視野的鏡頭,表現起伏連綿,巍峨圣潔的雪山圣景,作品把西域雪山的冷逸之美轉化成了富于情致的藝術之美,讓人透過筆墨表現的自然物象看到了生動的意境,“一夜清風換朝陽,萬山殘雪映霞光。神巔溢彩生圖畫,綠樹吟濤蘊滄桑。”。在黑與白的極度反差中,在光與影的冷靜旋律中,在生命舞動與千年寂冷中,引發我們對雪山的敬畏和神秘瑕思,雪山的千年靜默,鐵骨冰肌孕育著一個偉大民族歷史變遷。
這幅《珠峰夕照》,用寫實的筆墨,展現珠穆郎瑪之巔身披紅霞、傲然屹立的冷艷與壯美;珠峰仿若一位身披紅紗的仙子,向世人展現她冰清玉潔的神姿,“珠峰夕照展云間,頂霜傲寒數千年,縱使雪融山魂在,風高品壯笑九天。”這里沒有朔風怒號、大雪紛飛的苦寒景象,只有寒峻、清涼的雪嶺給人一種坦蕩皎潔、正義凜然的雄偉神秘之感。
李兵知雪山、愛雪山、對雪山情有獨鐘。已故的國畫大師徐悲鴻和傅抱石弟子、著名書畫家黃純堯在談到自己的得意門生李兵時,高度評價說:“李兵的畫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行筆靈動,粗細交錯,以粗為主;用墨擅長于在干濕濃淡之間變化,以濃濕為主。畫水則急流滾滾;畫云則意趣飄浮。尤其是雪山畫氣勢雄偉又兼具秀雅之氣……
站在李兵的雪山畫作品面前,總讓人有一種天高地遠、出塵絕世的強烈震撼,這種震撼,決不是一剎那間的視覺沖擊所帶來的,而是延續了有著數千年底蘊文脈的人文理念在這一刻的凝固。李兵的西域雪山畫以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贊美雪域高原上各族人民堅強不屈、生生不息的偉大精神為主線,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語言的藝術世界,在當代中國畫壇贏得了“南有李兵的西域雪山畫、北有于志學冰雪山水畫”的佳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相信,隨著李兵先生對西域雪山畫的孜孜追求,一定能不斷奮勇開拓,打造曠古洪荒、冰清玉潔的雪域傳奇,把西域雪山的特質用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手法奉獻給全世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