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即將啟動,剛剛在秋拍中“忙碌”了一番的買家們又躍躍欲試,特別是外地的“采購商”們更以建立藝術館的名號前來“入貨”,使這種民間多個投資者集結而成的“小圈子”充斥市場。
“在2009年以前,這種‘小圈子’僅僅是小眾群體,多為興趣而游走于市場中;2010年開始這種模式大量出現,目標很明確,就是投資為目標”,有市場人士透露,這些“小圈子”將成全國性二線畫家下一波行情的推手。
“大部分資金和機構開始建倉,等待逐漸啟動的春拍了”,一名拍賣行人士透露,不少藝術品基金都將在3月發行,就是等待四五月的建倉期,在即將到來的全國性春拍大潮中大規模吸納新貨,比如近期某只藝術品基金就買下20多件齊白石作品進行“打包”。
“小圈子”逐漸成市場主流
不過,也有藝術品投資者認為,規范的基金相對保守,可能會在看準某個名家后大量買進;而民間的資金一旦“抱團”,操作會更為靈活,比如可能會采取組合方式,把多個作者的作品捆綁起來。雖然也有行內人士稱這種方式為民間的“基金”,但這并不是真正的基金,而是具有基本內部管理框架的民間的私人投資聯盟。
“市場上‘出貨’的人并沒有什么變化,不少資深收藏者見行情大好,自己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利潤空間,紛紛把積蓄多年的藏品放出市場;‘進貨’的卻從個人轉向‘小圈子’了”,市場人士認為這些“小圈子”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據了解,在2009年時,這種“小圈子”還僅僅是小眾群體,多為興趣而游走于市場中;而在2010年開始出現大量的“小圈子”,基本以投資為目標。
隨著這種“小圈子”越來越多出現在市場上,市場人士因此認為他們才是推高未來市場行情的中堅力量,而不再是個人。一名市場人士透露,不少拍賣行近期已開始紛紛四處聯絡這種“小圈子”,為春拍做準備。
聘行家們做“操盤手”
據了解,去年安華白云的秋拍中,來自山東的一組“小圈子”就買了拍賣圖錄封面的拍品,隨后又出現在其他多個拍賣現場中。這一次,這些民間的“小圈子”都表示為了建立藝術館而將前來買貨。
佐證這些“小圈子”的增多是行家的紛紛“轉型”——由于需要行家作為買手,不少“小圈子”聘請資深行家們作為“操盤手”入市。有市場人士透露:“如果你發現根本沒那么強資金實力的行家突然大把大把買貨,那就是他已經‘變身’買手了。”
“小圈子”將成下一波行情推手
“這些抱團的‘小圈子’就是全國性二線畫家下一波行情的推手。”安華白云副董事長謝毓慧表示,這些民間的“基金”在3~5年后就會在“解封”前套現,屆時行情肯定大漲。
不過,對于“小圈子”出現帶來的影響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市場人士還敢有定論。
“這種‘小圈子’不斷涌現,可以說有利也有弊”,謝毓慧認為,“小圈子”介入市場,對市場有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因為這些小機構掌握市場中大多數的資金,占有大部分資源,而將操控市場的未來走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