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東兄忽然發給我一批花鳥畫,讓我提提意見。我知道這些年他在畫畫,但一直以為那只是玩玩兒的,只是他讀書寫字寫文章搞研究之后的余興而已。然而就眼前的作品而言,無論是筆墨還是造型都頗有水平,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意味,我覺得應該寫點文字來談談我的感受。
當下,由書法而去畫畫的,不在少數,有畫山水的,也有畫花鳥與人物的,但總體上說,似乎畫花鳥的人更多一些,或許這正是應了板橋先生的話,蘭葉竹葉乃行草篆隸,似乎由書法而入繪畫是正道似的,但能畫得像模像樣的卻是少而又少。原因何在呢?我以為書法的用筆方法與繪畫的用筆不完全一致,如果將繪畫的“寫”理解為寫書法的“寫”是有問題的,而用這樣的筆法去畫畫是缺少表現力的。這中間要有一個變通才行,而這種變通也正是從書家轉變成畫家的一個重要過程。我讀俊東兄的畫,有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在強調筆墨的過程中,是將筆墨與表達方式聯系在一起的,這或許正是中國畫的魅力之所在。人們將筆墨看做是中國畫的本質,或者說是中國畫的根本,更有理論家認為筆墨是中國人哲學思考在繪畫上的表現,但我非常贊同吳冠中先生的“離開了造型與表達的筆墨等于零”的觀點,筆墨是中國人的繪畫表現語素,而這種表現語素是因人而異的,就是在同一個作者身上,因為作品題材與表達要求的不同應該是不同的,這也正是我從俊東兄的畫中讀到的。他的畫不同于科班出身的繪畫作者,在表達上少了條條框框的約束,而多了幾分自我表現的因素,他的畫你也并不能完全看出來路,筆下似乎誰的都有點影子,但又不完全是,就連他自己寫在那里仿八大的,也只是從意趣上有些八大的味道,而筆墨與表達似乎又完全大異其趣。人們或許會將其認定為“野路子”,似乎缺少傳統,但中國畫的傳統是什么?是臨摹嗎?是寫生嗎?是黃賓虹嗎?是宋元嗎?誰也不能說你說得一定就對,而我在讀黃賓虹的畫的時候,他也寫著仿范寬、仿關仝,但怎么筆下就是一樣的呢?也只是些影子罷了,你一看就知道依然還是黃賓虹的,其實畫畫就是這么一回事,需要的是自我理解,而從俊東的畫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理解,其實這很重要。
自我理解對于畫者來講,是關系到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我一直強調書畫是一種文化而不是技術。因為書法與繪畫精神因素是第一位的,而技術因素是第二位的。大師都是先想到了,而后才能畫到的,技術經過訓練可以得到,而精神是沒有辦法去訓練的,似乎有一種先天的因素。我覺得俊東兄的畫有意思的地方,也正是在于他有自我的理解,他在形與神中,更強調神,而不拘于形,而這種神采正是作者自我暢達表現的展示,他強調的是自我的一種感受,自我的一種愉悅,這其實是繪畫的本質之所在。每個人都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就他現在的畫而言,無論是從基本的技法還是畫理都還有需要認真研習解決的地方,比如風格如何定位和發展、筆墨如何與表達更好地融合等等,但我想這些問題,隨著時間與訓練的深入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我覺得,有兩點對他而言非常重要:一是他對中國畫的理解,決定了他出手不俗。他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進行一般意義上一個畫家所謂的系統基本功訓練,但中國畫的基本功是什么,是造型還是素描,都不是,中國畫的基本功是書法,而他對書法下過很大的功夫。他又精于批評,對近現代書畫名家大師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書法與繪畫關系的研究上有獨到心得,體會也非常深刻,這也是他一出手就不俗的關鍵所在。二是他自身的綜合素養,決定了他的未來。書畫從根本上是靠養出來的,我們強調“文人畫傳統”,但人們往往并不曾去深入思考,其實質就是對于畫家綜合素養的要求。傳統的文人畫家是業余選手,他們強調的是繪畫作為自娛性的重要。而現在的人們往往在繪畫與書法中強調技法的功能,強調的是表現而不是表達,所以技術來了,而精神沒有了,中國畫的高境界正是來自于它獨特的文化性要求,中國畫的突破正是對于詩意的理解和境界的營造,而畫境實是人的境界的折射與反映,是人對于自我精神的一種追求。俊東兄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讀書,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感受生命與體念生命,一直在強化著他的精神世界,書法與繪畫是他安頓生命、滋潤精神的一種方式,所以我想他的書畫一定會精進,一定會在格調和品位上與別人不一樣。
當下我們為什么缺乏大師,因為這是一個缺少思考未來的時代,人們更多地思考著眼下,思考著物質性的東西,而很少有人去認真關心一下我們的精神,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追求精神愉悅超越物質愉悅的時候,藝術或許就更像藝術,與藝術的本質也越來越近了,這是我在讀俊東兄的花鳥畫時的感受,愿他一直保持著這種對藝術的執著與精神追求的執著,他的畫也一定會有不錯的未來。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張俊東吧。
藝術家簡介
張俊東
北京大學書法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中青年書畫家、書畫評論家。
作品入展第七屆全國書法展、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展、首屆青年展、第二屆中國書法藝術節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第三屆楹聯書法展,并獲獲獎提名。論文《書法藝術審美標準建立的心理描摹》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研討會。
完成書畫理論研究專著《王羲之筆法及其流變研究》(湖南美術出版社)、《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生班作品精選集·張俊東卷》、《流行書風檔案》、《二十世紀著名書家作品門診室》(正在出版中);尤以其《中國二十世紀畫家書法藝術》、《二王書風在當代》、《第三屆流行書風印象批評》等系列評論文章在書畫界引起反響。并有百萬字書畫理論、評論文章發表于《中國書畫》、《書畫藝術》、《美術報》、《收藏界》、《中國書法》等專業報刊、雜志。
近年致力于中國畫研究和創作,尤其在花鳥畫創作上主張深挖傳統、回歸筆墨內美,取得一定突破。
作者:陳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