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曾著錄于《石渠寶笈》的拍品天價頻出 在今年春拍市場將最吸引資金
近日,北京保利公布消息,2011的古代書畫拍品大多來自海外秘藏,均為首次在國內露面;廣州嘉德也獨家透露,在即將來到的春拍上將推出嶺南古代書畫如明林良的佳作。
古代書畫依然是春拍最搶眼球和聚攏資金的板塊,什么古代書畫才能拍出天價,古代書畫還有沒有驚喜?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最新報告,2010年秋拍上過億的拍品中近半數為古代書畫,達7件之多;中國藝術品成交價前100 名中,古代書畫占據了38 席,總成交額為29.42 億元,占總成交額的7.91%。
“無論在什么時候,古代書畫都是最搶眼球和聚攏資金的板塊”,廣州嘉德副總裁許習文表示,去年廣州市場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古代書畫板塊,這一趨勢在即將到來的春拍中也不會改變,廣州嘉德就將“趁勢”推出嶺南古代名家林良的作品和“形勢大好”的八大山人作品。
據統計,在2010秋拍成交價前100名中,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就有6 幅,其次是王鐸、文征明、沈周等人,集中在少數今人耳熟能詳的古代大名家中。
許習文認為,古代名家的藝術地位已經確立,可以拍出天價的作品一定是一線大書畫家的精品;也有可能在某一領域成就大、名氣也大的名家,如北宋南宋時的著名文人,以及諸如陸游、岳飛、海瑞等的歷史名人。
至于中小名家,除非是非常特殊的題材和精湛的作品,否則也不可能拍出天價。
疑問:首次出現在市場上如何定價
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中,對于畫家的藝術地位已經有所界定,一線畫家即大名家,是開宗立派的人物。比如沈周、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可以被列入古代書畫“一線名家”的名家雖然有限,但并不止于目前有作品露出水面的這少數畫家。書畫研究員朱萬章認為,盡管市場中永遠都會有新的古代書畫作品被發掘,但大名頭的書畫家在市場永遠不可能“到齊”。
“不少美術史地位已經確立的畫家,至今還未有作品出現在市場上”,朱萬章分析原因,一是部分名家的作品并沒有傳世,二是不少作品流散在海外,三是很多作品極其珍稀,目前可考的僅保存在館藏機構中。
如果首次在市場上露面,大名家作品該如何定價?朱萬章認為,只能橫向對比已有的成交記錄。他舉例,比如一旦市場上出現蘇東坡的作品,可以與其相對照的就是以43680萬元成交的黃庭堅的《砥柱銘》手卷。對比二人的歷史地位,蘇東坡的手卷的價格起碼與黃庭堅的相近,甚至可能更高。
規律:著錄于《石渠寶笈》者往往拍出天價
近年的古代書畫拍賣潮中,不少拍出天價的拍品都身帶特殊的標記——或者著錄清晰,或者傳承有序,更有兩者兼備。特別是不少曾著錄于《石渠寶笈》的拍品天價頻出,令其成為“指標性條件”。
“當然不是一定非要曾著錄于《石渠寶笈》才能出天價,比如黃庭堅的《砥柱銘》就未曾載于《石渠寶笈》”,許習文認為,這的確是市場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買家就認為有著錄的古代書畫經過了歷史的檢驗,可以放心下手;而沒有著錄的就不敢買。“重點還是藝術品本身”,許習文說,不能僅僅依靠著錄作為依據,而要提高鑒賞水平。
事實上,市場上沒有名頭的無款書畫,也時常有驚喜出現。比如在2010 年秋拍成交前100 名的38件古代書畫中,有兩件是佚名作品,其中一件宋代的《漢宮秋圖》手卷拍出16800萬元,另一件以6160萬元成交。
許習文表示,如果有款而不可查的,價格肯定沒有什么“驚喜”;而無款的作品里,說不定還能有天價拍品出現。不過這種作品往往需要買家下很大的功夫進行考證,而不是僅僅依靠十天半個月就可以了解清楚的。
“當然,其最后的價格還是決定于買家的認可程度,和可以承受的價位”,許習文補充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